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高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文件名称: 高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2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高平镇
发文日期: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有效期:

高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2011年至2015年是我镇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订好"十二五"规划,对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对于动员全镇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创造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的新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是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根据高平镇实际情况与发展总体思路而编制,主要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体现高平特色,是今后五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我镇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的五年,是经济活力和后劲逐步增强的五年,也是城乡居民受益最大、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一时期,我们紧密围绕全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旅游活县"总体发展要求,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以"打造经济强镇,构建和谐高平"为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地攻克振兴发展的难关,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呈现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预计到2010年末,全镇可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5亿元,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入实现4.2亿元,年均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87亿元,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0.8亿元,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可实现275万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6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收入达到12032元,年均增长9.6%。

(一)农业生产逐步向设施化、现代化转型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6年政府引导各村种植反季节蔬菜茄子,并相继成立了茄子协会组织,抵御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以高平镇里湖生态养猪场为依托,组建了"高平生猪养殖协会";以上坪金银花基地为载体,组建了"高平金银花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6家。逐年实施、分村推进了农田综合改造项目,改造农田6000多亩,并改造了水、路配套工程,为实现绿色水稻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水稻机械收割面积达到16700亩,占总面积的32.95%。积极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壮大养殖业规模。五年累计,生猪饲养量可完成13.6万头,出栏 12.2万头;蛋鸡饲养量200万只;鲜蛋产量3.48万吨;肉鸡饲养量2100万只;肉牛存栏2100头,出栏1900头,鲜鱼产量14500吨。

2、科学规划循环农业项目。根据镇统一规划,2006年高平镇大桥、满竹、大江、金凤山等7个行政村建设生态农业经济区,农业发展定位为"以现有水稻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基础,以农事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和模式化经营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生态循环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2009年底,投资850多万元,完成了毛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为农业灌溉与水力发电提供了保障。

3、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格落实税费改革政策,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良种补贴资金和农业直补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部分农户还参加了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增强广大农户的抵御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二)工业项目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1、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五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镇工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五年内累计新增项目16项,竣工13项,在谈项目3项。以金凤山矿泉水厂、高平胶合板厂、高平环保砖厂、莲花竹艺厂、望云大米加工厂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和项目陆续完成技术改造。招商引资项目恒福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的恒福锦绣风华房地产项目,投资5178万元,高平商贸城建设项目投入1250万元。目前,多数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尤其是在闲置资产和现有土地资源整合方面有了明显进展和突破。

2、转变服务理念,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了亲商、联商、安商的投资环境,完善的招商服务平台,抓实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洽谈、审批、建设、开工等各个环节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扶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商贸流通领域日益繁荣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商品流通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镇商、饮、运、建、服等各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随着农业协会组织日趋健全,经纪人队伍作用明显增强,商饮网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95家;镇企业安置剩余劳动力3500余人;劳动力转移达到44221人。养老、医疗、人寿、家财等保险业覆盖面在全镇逐步拓展,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社会保障目标。

(四)创建"魅力高平"、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魅力高平"创建为契机,完成了高平镇总体建设规划及环境建设规划,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了有效配套和改善,城镇面貌和城镇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城镇实力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镇用于小城镇基础实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达4000万元,高平镇文化活动中心、司法所大楼、劳动社会保障大楼、计生服务大楼新(改)建,新建办公住宅楼1.2万平方米。生态环境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基本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全镇已建"三位一体"沼气池620个,很好的完成了改水改厕工程,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指标的验收。完成了七高公路21公里,高罗公路高平段11公里,高侯公路3.6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并改造桥梁两座。结合通畅工程规划,先后有52个村铺设水泥路面6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位得到改善和提升。

(五)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本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在全面完成"双高普九"的基础上,实现了"九年一贯制在提升",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颜公中学率先完成了合格制中学的创建。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明德学校的建设。认真实施并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2010年全镇参合人数现已达65671人,参合率达到常住人口的93%,至2010年7月份为止,全镇报销金额为320多万元。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公共安全、卫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加大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60%,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为低保户、农村困难户、优抚对象、特困残疾人建房112户,维修32户。村民民主管理和依法自治意识普遍提高。高平司法所大楼于2008年启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开拓创新意识仍需强化,与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基层干部典型示范和统领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二是全镇规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相对欠缺,由于资金和政策的支撑不足,发展增速相对较缓,小城镇建设的配套工程建设滞后,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程不平衡,产业规模较小,农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农户方面的辐射和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尚需健全,农业基础设施仍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规模税源企业不多,对地区贡献小和回报率较低。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民自我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十二五"规划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旅游活县"的战略构想,结合高平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认真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发交通建设资源,实现活跃城镇经济、拉动投资创业、汇聚人流物流、集聚城镇人气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化城镇的目标。预计到2015年末,全镇可实现社会生产总值4.1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入实现10.5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7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6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可实现628万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1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收入达到24130元,年均增长20%。

四、规划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按照全局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加强土地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使城镇建设快速、健康、有序进行。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防治污染的重要性,紧紧围绕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目标,实现本地区生态良好的最终目标。

3、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筹和谐发展,使休闲文化、环境建设与经济开发相统一、农村与城市相衔接。

4、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合理把握开发强度和速度,既在近期形成开发规模效应,又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5、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要求,实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改革招商方式,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本地建设与开发。

6、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统一的原则。既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五、规划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

(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以富晒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和重点农事龙头企业为载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占地区域规划面积2000多亩,涵盖大桥、金凤山、满竹、江未、大江、小坳、石脚等村,主要发展方向是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本区域主要是富晒优质水稻、茄子种植业发展基地等,是高平镇的粮食、蔬菜主产地,以里湖、大石、小坳等村发展生态肉猪饲养业和蛋鸡、肉鸡养殖业发展重要区域,该区域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种植、养殖小区规划科学,农业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以上坪、毛坪等村发展药材金银花种植业,占地面积3000多亩,辐射周边村庄6000多亩。

计划到2015年末,水田基本实现机械化插秧和收割,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设施农业小区达到10000亩,新建温室大棚300栋,积极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壮大养殖业规模。生猪年饲养量力争达到10万头,出栏8.5万头;蛋鸡年饲养量70万只,年产鲜蛋8000吨,肉鸡年饲养量450万只。

(二)以高平镇城区为依托,打造现代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扩区占地面积为5.8平方公里,涵盖大桥居委会、江未、大江、金凤山、富延和满竹等村部分地区,主要分行政、商贸、文教卫生、休闲娱乐、居民生活区和农村居民生活区两部分,主要发展方向是:借环城路建设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全力打造现代城镇。坚持宜居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计划到2015年末,新建住宅8万平方米,打通环城路建设,做好水、电、路、通讯和绿化等配套工程。建成城区人口达到22000人,绿化率22%,道路硬化98%,排水覆盖率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完善镇内路网建设,建成环村公路网络,实现公路村村通。

(三)、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力争实行零辍学。扩大基本医疗覆盖面,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实现村村活动室、篮球场地、乒乓球设备和建身器材100%全覆盖。扩展人口和计生工作职能,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传、优生指导、生殖保健、妇女维权保障、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综合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重点建设项目

(一)基础设施项目

1、高平镇城区人饮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16万元,建设期2013年—2015年,建设地点为富延村、大桥居委会,可解决城区2万多人的饮水问题,每年可创收3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高平镇环城公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680万元,建设期2010年-—2013年,建设地点辐盖城区范围之内,由江未加油站至竹木市场再至车笼边,全长3500米,路面宽24米,可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扩大城区范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3、高岩公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期2013年-—2015年,高岩公路高平段长11.5公里,宽6米,经大桥、金凤山、红花、富延等村,可以缩短高平直达邵阳、隆回的距离,并争取进入隆回县十二五规划范围,获得资金、政策保障。

(二)农业项目

1、金银花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现已在毛坪、上坪等村建3000亩金银花药材,继续与山农金银花专业协会合作开发荒山,扩建6000亩,辐盖周边村庄,建设期2010年-2012年。

2、楠竹低改项目,以坳洪山脉沿线等村加速楠竹低改,建立竹木原料基地5万亩,扩大竹艺品厂和模板厂的生产规模,力争竹艺品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值达到2600万元,建设期2010年-2015年。

3、花卉苗圃基地,计划投资800多万元,以茶山、江未、双田一线村为基地,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设周期为2011年——2013年,打造隆回第一花卉苗圃基地。

七、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切实增强高平镇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从我县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审视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充分调动和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齐心,各方协力建设高平的良好态势,紧密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快节奏、高效率地真抓实干,以超常思维、超常胆识、超常举措,实现超常发展,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二)组织保障

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考核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各村要把"十二五"规划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形成开发的合力,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政策保障

将高平环城路建设发展规划、高岩公路列入隆回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纳入我县公路建设的总体布局,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四)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资金及项目用地等方面的支持,提前谋划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事宜。一是在落实好土地调整规划前提下,积极争取并使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对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进行及时整理;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有效方式,做好水、电、路、气、通讯、绿化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