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文件名称: 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4305240029/2023-01137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环境保护 公开责任部门: 隆回县自然资源局
发文日期: 2023-04-2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2023-04-21 有效期: 永久

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隆回县自然资源局


  

第一章 面临形势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现状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四节 指标体系

第四章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与分区

第一节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第五章 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第一节 生态空间生态修复

第二节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

第三节 城镇空间生态修复

第四节 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

保障措施

第七章 附则

附表:

1.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表

2.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和工程安排表

附图:

1.地貌地势图

2.坡度分级图

3.水系流域分布图

4.土地利用现状图

5.生态系统分布图

6.历史遗留矿山分布图

7.生态阻力分析图

8.生态源地及网络构建图

9.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图

10.生态修复分区图

11.重点区域分布图

12.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生态系统各要素系统保护、一体化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成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细化《隆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中生态修复任务,落实《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相关要求和重大项目,科学谋划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隆回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建设内容的细化与实施载体,是隆回县构筑碧水蓝天净土生态格局,托起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基础。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0年,远期至2035年。本《规划》适用范围为隆回县行政辖区全域国土空间


第一章 面临形势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隆回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度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简称四大战役),全力呵护县域生态底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四大战役为抓手,统筹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水土环境修复、矿山修复、土地整治、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区域三山一江为重点,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服务功能,并逐步构筑起以为生态骨架,五个自然保护地等为生态支点一江为生态廊道脉络,形成屏两楔一网五点复合型、网络状生态安全格局并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划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山体屏障功能逐步筑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通过隆回县历史遗留矿山、第二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县域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投资2.59亿元开展了小沙江石材污染整治矿区生态修复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长江办和省市的充分肯定持续开展了绿色矿山三年行动生产矿山建设达标。持续开展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工作,治理小流域河流5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9.96km²完成营造林33.3万亩石山造林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投资1963万元实施了2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了58675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普适化监测点14

水系廊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开展一江六水水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活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国家监测断面水质均达类标准以上,资江重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II。率先完成邵阳市“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全面完成关停退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任务。投资7.6亿元,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等项目477个,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100%

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全县林地面积由243.9万亩提高到256.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76%提高到59.92%,活立木总蓄积由903万立方米提高到1056万立方米。开展森林督查,构建天空地全覆盖监管体系加强护林体系建设并通过资源调查、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和繁育工程、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县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5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83.73km2(占县域面积23.84%)。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功通过国家验收。

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度5.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竣工。20205.6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勘察规划设计评审,全部进入施工阶段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连续三年保持土地零闲置。实施16期增减挂钩项目,拆除“空心房”7700户,完成老旧城区8195户棚户区提升改造。稳步推进土壤加密调查、污染源普查、固废案件查处等工作治理修复受污染耕地2万亩土壤污染防治绩效位列邵阳市第一推进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建成22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城乡环境持续向好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40.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4平方米其中乡镇绿化覆盖率45.87%,村庄绿化覆盖率55.40%投资865万元完成13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719家养殖场粪污利用项目建设,投资860万元完成4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完成改厕2万余户,申报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4.7亿元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18986户。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精品乡村1个、省绿色村庄(森林乡村)4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园林(花园)式单位(小区)128家。

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战略地位,政策利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和战略地位。生态修复相关政策逐步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施展舞台充分展现。

资金筹措多元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湖南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湘自资规20218号),明确了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及公益基金等,通过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支持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交通区位重要,生态资源输出通畅。隆回县背靠雪峰山生态屏障,是湖南省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生态资源丰富。地处湘中地区,承接湘南湘西产业转移重要功能,具有连东西、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湖南省一带一部战略定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挑战

十四五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凸显。城镇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经济活动将导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长期并存

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逐步突出,胁迫因素增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常住人口呈持续增长趋势,自然资源刚性需求增加,干扰生态系统稳定的外在胁迫因素增多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支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挑战

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生态家底不清。县域土地丰沃,矿产丰富,动植物资源复杂多样,域国土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总体稳定但由于生态方面历史欠账较多,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城镇空间挤占生态空间等影响大,生态资源家底不清,生产、生活、生态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农业、生态区域布局存在不合理安排切实摸清全市生态资源家底,是当前亟需开展的工作

生态修复资金缺口大隆回县农业大县,税源乏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加之社会资本参与和矿山企业治理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综合运用市场、财税、土地等各方面政策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工作资金缺口大。

双碳目标对生态修复提出了新挑战。双碳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至2060年实现碳零排放要求保证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同时,又要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而如何提高发掘森林、土壤、湿地、岩溶等生态因子的固碳潜力,提升碳汇总量,建立健全碳汇价值和功能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展碳汇经济,助力双碳战略,是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第二章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现状

一、水环境现状

2020年,全县水资源总量27.66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3.3%国家监测断面水质均达类标准以上,资江重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II

二、土壤环境现状

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面积1400亩,退出水稻种植面积1123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地块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

三、生态系统现状

总面积2867.67km2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约169374.80公顷,占县域面积的59.06%;灌丛生态系统面积约2469.47公顷,占县域面积的0.86%;草地生态系统面积约250.77 公顷,占县域面积的0.09%;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约3860.28 公顷,占县域面积的1.35%;城镇生态系统面积约22392.03公顷,占县域面积的7.81%;农田生态系统面积约88108.79公顷,占县域面积的30.72%;其他生态系统面积约310.90公顷,占县域面积的0.11%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域系统性生态问题

生态功能下降隆回县隶属湖南省生态修复保护格局中的武夷山-雪峰山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区。近年来,域生态功能下降,主要体现在:一是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树种单一,动物种类减少;二是生态廊道不通畅,生态能量流动减缓。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源湖省级森林公园、白马山省级森林公园的面积较大、整体性较强,其余自然保护地及生境分布较散、面积较小,生境斑块联系不足,物种迁移、交流被阻断;三是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水源涵养功能仍待加强。

生态系统质量不高。一是农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桃花坪街道、滩头镇等南部乡镇,人类影响强烈;二是城镇生态系统质量不高,地面的大范围硬化、观赏性外来物种引进、城镇人口激增、工矿企业污水排放等,造成城镇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不高;三是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全森林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结构不够合理,单位面积产量低

三类空间缺乏缓冲过渡带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空间不断向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侵占,导致不同空间之间的边缘地带缺少缓冲过渡。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的相邻或冲突区域,用地中存在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水资源受限的利用方式,水生态问题仍较普遍,河湖缺乏应有的水生植被和生态缓冲带,水环境中以氮、磷为代表的营养性物质造成蓝藻等问题逐步显现。

二、生态空间生态问题

山体屏障空间受损,功能有待恢复加强。一是矿山开采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占损或污损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引发矿山地质灾害。2020年末,全县未完成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0个,总面积为0.53km2二是自然地质灾害隐患点287处,中易发以上区域17个,面积637.51km2,占县域面积22.22%;三是水土流失面积414.22km2侵蚀强烈及以上面积81.88km2,后续治理难度大。

水系流域水土污染风险依然存在,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一是农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亟需优化;二是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1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洪涝和久旱等自然灾害并存,亟待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三是湿地面积萎缩,尤其是小微湿地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生态功能较脆弱,基础设施与廊道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森林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松材线虫爆发风险二是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防治体系尚未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三是自然保护地之间联系不通畅,生态廊道有待加强

三、农业空间生态问题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高标准农田维护难一是农业功能指向评价中,可利用程度中等以上土地11.87万公顷,而域现有耕地面积6.72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待加强二是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机耕道、灌溉排水沟渠等田间工程设施使用期短,闲置期长,维护困难。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人居环境有待继续改善。一是农村生产、生活废水、废固等基础处理设施落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依旧存在二是农业生产开发方式,规模化养殖种养有待继续加强三是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建筑风格迥异,村庄风貌与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不协调。

四、城镇空间生态问题

城镇空间格局受损,生态服务功能有待优化。一是城镇化加速挤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城乡生态联系通道受损,导致城镇内部自然生境退化,生态承载能力超限二是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偏低,硬装铺设比例过高,工矿企业布局不合理,水利联系不畅,加剧了黑臭水体、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三是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农村闲置用地利用有待加强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省市县党委与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带一部区域定位,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守护好一江碧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美丽幸福新隆回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系统编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基于充分调查评价和深入研究分析,统筹安排规划期内生态修复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分类部署施策立足域自然地理格局、生态系统状况和主体功能分区,准确识别突出生态问题,科学预判主要生态风险。合理确定规划目标,针对明确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分区分类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规划衔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注重山上山下、岸上岸下、上游下游、河流湖泊等国土空间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与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隆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强衔接。

坚持充分论证,推动多方参与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发力,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企业主动承担保护和修复责任,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保护与治理格局,推动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三节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共生基本实现,实现碳达峰推动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隆回县建成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                                                                                                                                                                                                                                                                                                                                                                                                                                                                                                                                                                                                                                                                                                                                                                                                                                                                                                                                                                                                                                                                                                                                                                                                                                                                                                                                                                                                                                                                                                                                                                                                                                                                                                                                                                                                                                                                                                                                                                                                                                                                                                                                                                                                                                                                                                                                                                                                                                                                                                                                                                                                                                                                                                                                                                                                                                                                                                                                                                                                                                                                                                                                                                                                                                                                                                                                               

近期目标202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00.57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200立方米,生物多样性保护达到80%,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5平方米。

中远期目标通过全面实施各项重点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提升,结构更加合理,生物固碳能力进一步显现,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巩固

第四节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在市级规划要求基础上细化,分为生态质量与修复治理两大类,共计17项。

3.4-1    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表

序号

类型

指标

单位

现状指标值

2025

2030

2035

属性

1

生态质量类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万亩

95.7

稳定在95.7

稳定在95.7

稳定在95.7

约束性

2

自然保护地面积

公顷

1.89

稳定在1.89

稳定在1.89

稳定在1.89

约束性

3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00.57

稳定在100.57

稳定在100.57

100.05

约束性

4

森林覆盖率

%

59.92

60

60

60

约束性

5

森林蓄积量

立方米

1056

1200

稳定在1200

稳定在1200

预期性

6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80

80

80

预期性

7

重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

%

4.4

4.4

4.4

4.5

预期性

8

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2.04

12.5

12.5

12.5

预期性


3.4-1    隆回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表续表

序号

类型

指标

单位

现状指标值

2025

2030

2035

属性

9

修复治理类

林业碳汇规模

万公顷

-

[1.5]

[1.5]

[1.5]

预期性

10

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

公顷

本底值53.3

[32]

[53.3]

[53.3]

预期性

11

湿地修复治理面积

万公顷

-

[0.02]

[0.04]

[0.05]

预期性

12

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参与率

%

100

100

100

100

预期性

13

面源污染修复率

%

-

73.5

86.75

100

预期性

14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万公顷

-

[1.29]

[3.45]

[4.14]

预期性

15

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

公顷

-

[1.4]

[1.4]

[1.4]

预期性

16

重要生态廊道修复或建设面积

公顷

-

[0.18]

[0.18]

[0.18]

预期性

17

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

%

-

[12]

[12.5]

[13]

预期性

备注:[ ]内为累积数


第四章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与分区

第一节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立足域自然地理格局、生态系统状况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划,以白马山-龙山山脉为自然生态屏障,以北部虎形山、南部越城岭为绿楔,以资江、小江河、辰水、西洋江、白竹、石马江、大洋江为脉络,望云山森林公园、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源湖森林公园、白马山森林公园、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5个自然保护地支点,通过加快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河湖连通,串联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斑块,构建多尺度镶嵌融合的生态修复网络体系,推动形成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营造美丽和谐的农业空间,打造契合山水、紧凑集约的海绵型城镇空间,构建通达山水的蓝绿人文和生态廊道,构建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隆回县屏两楔一网五点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在市级规划划分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土地综合整治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两大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隆回县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以及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细化划分四个生态修复分区

一、北部及中部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主要包括北部虎形山瑶族乡、金石桥镇至中部横板桥镇、荷香桥镇、岩口镇等17个乡镇。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森林资源结构较简单、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生境与景观破碎化、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退化、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石漠化、水源涵养能力低、重要水源地及湿地保护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露采矿山损毁土地等问题。

重点区域及主攻方向重点区域为望云山森林公园、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源湖森林公园、白马山森林公园、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坚持两山理念,面向全域旅游与生态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保留原始村落的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矿山治理、废弃闲置场地生态景观化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结合山脉、河流、地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要素,统筹道路绿化,增加自然保护地的连接度和连通性。加强重要水源地与重要湿地保护。

二、中部城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区

主要包括花门街道、桃花坪街道。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闲散低效用地、城规划区废弃矿山、地质灾害、工矿企业污水、外来物种入侵、绿地偏低、城镇排水不畅、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

重点区域及主攻方向重点区域为县城建成区及规划区。以城镇更新及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加强绿地建设、管网建设、污染水体治理等,加强城镇建设用地整治与社区人居环境治理,推进城乡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南部资水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

指以资江主干及资江周边二级支流汇流区域,主要包括北山镇、南岳庙镇、三阁司镇、山界回族乡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湿地水域及河道联系沟通不畅、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耕地质量不高,农村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化肥及农药使用残留,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强烈,工矿企业污水污染。农村闲散低效用地问题。

重点区域及主攻方向重点区域为资江干流沿线。通过遏制流域内面源污染等措施加强河流、小微湿地与森林保护。加快推进河流连通性修复以及生物栖息地营造等工作,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与监测,贯彻执行流域内禁渔制度,稳固生物多样性功能选择水土保持功能与景观美学功能强的多树种与纯林混交,逐步提升资江周边森林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控制与整治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工矿企业污水的排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建设滨水风光带、湿地公园、河岸防护林等,提升水系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抓好村庄规划和清洁行动,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运输,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开展“空心房”等闲置用地整治。

东部土地综合整治区

主要包括滩头镇、周旺镇。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矿山占损或污损土地、煤矿采空区影响、低效耕地、闲置用地、水资源利用有待提高等问题

重点区域及主攻方向重点区域为滩头镇、周旺镇平坦地段。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引领,提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水平,加强旱改水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以林果为基础的特色高效经济林建设,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对工矿土壤污染较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采空区恢复,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第五章 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根据隆回县自然环境现状、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及指标体系,结合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程度及其与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关系,重点针对生态修复分区与修复重点区域,确定主要生态修复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规划期内,共部署山体屏障功能建设工程10个重点工程。

第一节 生态空间生态修复

一、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山体空间生态修复,筑牢山体生态屏障功能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司门前镇尾矿无害化处理加快露天砂石土矿山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与修复,积极争取纳入国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及矿业示范区建设,探索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和谐模式。

地质灾害防治。开展空天地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控制性勘查等工程项目。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基本消除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威胁,有效控制中、小型地质灾害点威胁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地质灾害绿色治理,提升防灾减灾工程综合效益。充分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全面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点,夯实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重大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

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以片区或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渠村综合规划以坡耕地治理、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林营造为主,结合崩岗、滑坡治理和溪沟整治,沟坡兼治,生态与经济并重,着力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石漠化、荒漠化风险,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完善生态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生态安全系统。开展动植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机制。

(二)着力加强水系绿带净化与连通,优化水系生态廊道作用

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矿企业污水污染防治与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重点河湖水库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河道整治、生态护岸、滨河绿带等建设。

水资源保护利用。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优化蓄水调配能力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增强农村小水源能力恢复建设,提升河湖水库连通性保障耕地灌溉。开展重要水源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推进小微湿地建设与恢复,推进河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划定河湖缓冲带,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

(三)强化森林生态底色呵护,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助力双碳战略

生物固碳及森林质量提升。加强林草资源保护持续开展国家重点管理的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建立健全林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中幼林抚育及林分改造加快构建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保护修复体系,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夯实绿色本底,增加生物固碳能力。

清洁能源开发。鼓励推动企业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充分开发市域丰沛的风能、水能与地热,降低碳汇。

二、重点工程

生态空间生态修复主要部署山体屏障功能建设工程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森林与双碳建设工程3个重点工程





专栏1 生态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一、山体屏障功能建设工程

围绕白马山、龙山、望云山、虎形山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山体空间,以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任务为重点,突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两山功能转化,实施司门前尾库矿综合治理、湘桂岩溶地资江、沅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隆回县域)隆回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10个项目,修复破损山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山体屏障功能。

二、水系廊道建设工程

围绕资江、西洋江、辰水、白竹河、小江河、石马江、大洋江、背龙江等主要河溪流域与木瓜山水库等重要湖库,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任务为重点,突出源头治理、过程拦截、治理与保护并措的理念,实施赧水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中小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六都寨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建设18个项目,打造清水廊道,提升河湖空间贯通稳定区域生态脉络。

三、森林与双碳建设工程

围绕现有国有林场、公益林、工业聚集区与风能、水能、生物能等优势地段,以生物固碳与森林质量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等任务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项目、隆回县风电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呵护隆回县生态底色,开发清洁能源,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第二节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

一、重点任务

(一)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以改善农田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三生空间为重点建设方向,统筹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继续推进资江流域及其一级支流流域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山青、水秀、林茂、田良、景美的美丽乡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金银花等药材种植区土壤提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减挂钩盘活农村集体闲置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二)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科学分析废弃地和污染土地的成因、受损程度、场地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或联合治理等多种措施进行土壤改良,选择种植具有吸收降解功能、适应性强的植物,恢复植被群落,重建生态系统。

(三)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业用水总量减量行动。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搞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等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

(四)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联村建绿行动,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护村林、景观林保护,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河堤林、庭院立体绿化、乡镇休闲公园、村庄公共休闲绿化落实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二、重点工程

农业生态修复主要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个重点工程。

专栏2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围绕资江流域及其一级支流流域,以农用地整理、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灾毁复垦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修复等任务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金银花土壤改良及基地建设项目3个项目,推动资源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

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

围绕工集中区内农用地及污染耕地,通过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农作物结构调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作物结构调整、生物阻隔等多种措施,实施受污染耕地治理项目,重建生态系统,提升生态功能服务,实现土地价值的提升。


专栏3  农业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续表)

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主要围绕区内现有耕地集中分布区、规模化种养殖区、农村人口聚集区等,通过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废水废固处置秸秆综合利用、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措施,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以村庄规划区为中心,以路、河为脉络,以庭院、公共设施用地为点缀,见空插绿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和运输,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美化村容村貌。实施隆回县虎形山花瑶5A景区建设项目、隆回县农村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项目、隆回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3个项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节 城镇空间生态修复

一、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水平海绵城市优化蓝绿空间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并重,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科学布局城市通风廊道,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居住社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工作,推进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与建设,提高雨水就地消纳利用水平,有效分担城区市政排水压力。

绿地系统建设。结合城市的自然地形特点,采取点(小块绿地、口袋公园)、线(道路绿地、城市组团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绿带等)、面(公园、风景区绿地)相结合的方式把绿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提高渗、滞、蓄能力。

建设用地及排水系统建设改造。围绕海绵型建设小区与建筑、海绵型城市广场与道路、海绵型公园与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城内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管网建设与防洪治理等多个方面,大力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提高净、用、排能力。

(二)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城镇闲置建设用地整治,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自建房排查、中心城区闲置地绿化等。

城市垃圾处理与利用全面建成城乡垃圾清扫体系、城乡垃圾转运系统、垃圾分类再利用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全资源处理系统。优化城市排泄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水平,降低碳排放

二、重点工程

城镇生态修复主要部署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工程2个重点工程。

专栏4  城镇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一、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主要围绕城市建成区,以及各乡镇、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后,尚未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区域,以实施绿地系统建设、建设用地及排水系统建设改造等任务为重点,实施城市公园建设项目、县城易涝点改造工程 、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3个项目,优化蓝绿空间,提升城市水弹性。

二、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工程

主要围绕老旧小区、城中村、自建房、中心城区闲置地,以实施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城市垃圾处理与利用等任务为重点,实施桃洪路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方大公园至二中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垃圾处理系统提质改造项目5个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置,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第四节 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

一、重点任务

构建各级生态廊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资江、西洋江、辰水、白竹、小江河、石马江、大洋江、背龙江等主要河溪流域两岸、湖库周边、国道、省道及城镇主要交通干线等道路两侧,开展增绿扩量、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廊道沿线城镇村庄绿化美化等工程,加快建设各级生态廊道,全面构建互联互通、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推动生态建设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

二、重点工程

落实省、市、县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城镇生态廊道,增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连通性

专栏5 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重点工程

一、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落实省级、市级生态廊道建设推进资水两岸绿色防护网络建设。推进县级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优先将连接国道、省道与各自然保护地的县道、乡道加强城镇主要交通干线、内河两侧绿化带建设,社区及公共场地口袋公园建设,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增强城市公园、湿地公园与城郊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的连通性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县、乡镇在邵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形成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的畅通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重大工程的申报和建设。

二、强化政策制度

创新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结合隆回县不同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不同地理空间的补偿等级划分和幅度选择,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实施原则与计算方法。

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和培养环保科技专家及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推动高级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管理队伍、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咨询机构的建设。

三、严格评估监管

建立监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评估监管体系。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与政策保障措施的建议,建立国土空间生态问题与修复成果成效年度更新制度。搭建部门联动、数据共享、监管统一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生态监管能力。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监察能力平台建设。加强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建设数字化平台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提前谋划,建立碳评估系统。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监测支撑。积极推动森林、湿地、耕地等固碳能力,建立碳排放量化评估系统,积极争取将隆回县纳入碳交易试点城市。

四、加强技术支撑

积极开发高科技生态产业项目加强生态修复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与国省级科研机构及高校开展密切合作。积极开发、引进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组建完善咨询智库聘请生态修复相关领域专家,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专家咨询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工作通过横向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加强重点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

五、强化资金保障

创新资金筹措和再开发模式。积极引入社会主体,建立综合整治收益返还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探索通过PPP等形式的合作,发行土地信托基金、股票或债券,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将土地整治融资推向市场化、社会化和证券化。

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生态修复资金严格执行《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专款专用、专管专用、单独核算,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严格执行投资问效和追踪管理。

六、鼓励公众参与

制定奖惩措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参与,引导和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相关奖惩措施,鼓励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全民参与度。

加强科学普及、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相关科学的知识、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全市上下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机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的监督作用,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建立统一有力的监管体系。


第七章 附则

规划由文本、图件、附表、说明、附件、专题研究六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图件、附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与补充。附件是规划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过程的记录。专题研究对隆回县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评价、问题诊断、重点工程布局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是规划的基础资料。

本规划由隆回县自然资源负责解释,由湖南省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批复及附表

一审: 二审: 隆回县 三审: 隆回县自然资源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