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我县于2024年编制了《隆回县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护与保障、当前与长远,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恢复耕地空间实行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是我县耕地保护的总纲,是我县国土空间规划必备的专项规划。
一、出台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本”,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利用的基础性资源,是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命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998年8月版《土地管理法》确立了耕地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但是,当前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从严保护耕地的压力仍然较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耕地保护成为了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而不可松懈的重要任务。
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依据。应坚持用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来编制规划,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高耕地保护国土空间治理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专项规划》主要内容
专项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党中央对新时期耕地保护“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耕地保护工作部署。《专项规划》共12章51节,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程一体化和数量、质量、生态和文化“四位一体”耕地保护利用体系;到2035年,全面构建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的耕地保护机制,基本建成现代化、法治化的耕地保护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确定核心指标。明确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规模、补充耕地任务量、粮食播种面积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大指标,分别明确到2025年(近期)和2035年(远期)的目标值并分解到乡镇。其中,到2025年全县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100.5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88.78万亩;到2035年全县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100.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88.59万亩,明确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20万亩,提出到2035年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高标准农田。
(二)明确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注重空间统筹,统筹好耕地和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空间关系,特别是耕地和林地空间关系,确保耕地恢复、耕地后备资源、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公益林优化调整等协调一致;按照“米袋子”优先、“菜篮子”调优、林果业上山原则,统筹好耕地用途与各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确保各类农业生产活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全面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统筹好耕地恢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系,确保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提升、布局更优化。同时,统筹保护和保障,合理保障城镇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三)编制形成耕地保护“一张图”。《专项规划》将耕地保护各类空间统一到国土空间同一底板,形成耕地保护“一张图”。耕地保护“一张图”设置基础图层、管控图层、规划图层和特殊图层四类图层,重点加强对各类特殊耕地的管控,切实做到 “数、线、图”相一致,解决过去各类规划基础数据不一致、分类标准不统一、内容重叠冲突等突出问题。明确耕地保哪里、占哪里、补哪里、恢复哪里、提升哪里,做到实施、监督、考核、评价都在“一张图”上实现,真正做到以图找地、以图管地、以图定责。
(四)部署一批耕地保护重大工程。根据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情况和工作基础,《专项规划》部署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治、旱改水、耕地恢复等重大工程,解决县域内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区域和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五)构建耕地保护管控体系。强化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全面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健全耕地保护综合监测体系,对耕地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深化耕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破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长效机制,推动构建保护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成效更加明显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三、规划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实现了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带位置下达。《专项规划》通过构建核心指标体系,逐级分解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做到耕地保护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同时强化管控,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部逐图斑带位置下达,明晰每个行政村的耕地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把耕地保护工作真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二)突出“量质并重”,明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专项规划》统筹《隆回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与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的目标任务,统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明确规划期的建设思路、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内容等,确保实现到2025年全县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56万亩,到2035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三)贯彻“以补定占”,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专项规划》明确在规划期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将全县4.71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和10.01万亩可恢复资源在专项规划中落实到具体地块,从而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解决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的空间和资源保障问题。
(四)注重空间协调,实现将耕地保护各类空间落实到“一张图”。《专项规划》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有效衔接,进一步统筹耕地、林地、园地和草地空间布局,重点解决处理好林耕空间矛盾问题,将各类空间都统一到国土空间同一底板,实现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解决过去各类规划基础数据不一致,分类标准不统一、内容重叠冲突等突出问题,实现了规划数据统一、规划用途明确。
(五)稳妥推进耕地恢复,提出逐步优化耕地布局。推进耕地“山上”换“山下”,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逐步优化耕地布局。同时,明确在优化耕地布局和整改复耕过程中,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农业生产条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