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经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79220万元,年终实际完成财政总收入22950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8.06%,同比增加52660万元,增长29.7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3371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6.43%,同比增加7132万元,增长26.83%;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465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6.65%,同比增加3999万元,增长37.5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97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2%,同比增加599万元,增长17.75%。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划中央收入加上划省级收入实际完成5233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07%,同比增加11729万元,增长28.88%。上级补助补助收入完成19579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30.3%,同比增加45528万元,增长30.3%。
2011年经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财政总支出预算为179220万元,年终实际完成财政总支出21233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8.48%,同比增加37998万元,增长21.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含上年结转支出)完成20986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2.38%,同比增加38379万元,增长22.38%。上解支出2476万元(世行贷款811万,国债本息100万,对口支援四川灾区上解223万省要求直接解缴,由预算的上解支出改为一般预算支出),为年度预算的88.66%,同比上年减少381万元,降低13.34%。
按现行财政体制汇总,收支两抵,加上年结余收入12866万元,年终滚存结余30033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31466万元,累计净结余-1433万元(其中当年净结余1833万元)。
由于还没有进行上下级财政结算,上述数据尚有可能变化,最后数据以上级财政决算批复为准。
二、2011年主要的财政工作
(一)强化抓收机制,财政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收入52337万元,为考核任务46699万元的112.07%,同比增加11729万元,增长28.88%,增幅和增量为近年最高,且收入真实,结构良好,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在税费征缴工作中突出了五个"强化":
1.强化任务分解。2月份将目标考核任务下达到征管局,3月份就按月份量化到分局、乡镇、重点单位和主要纳税大户,定人、定量、定责任。
2.强化信息管理。实行了"电脑管票、微机管户、信息管税(费)",实现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网上申报、刷卡缴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税。
3.强化协税护税。建立了以国地税互设窗口收税,国土、房产、林业、规划、交警等20个单位代扣代缴、公安、财政、交通、电力等协税护税的网络机制,全年代扣代缴和协税护税税费达5680万元。
4.强化督查促收。建立县级领导联乡镇挂点促收的督查责任机制,所有县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乡镇或征管局。11月底,县分管财税工作的领导带领国、地、财三局深入乡镇和执纪执法部门调研,了解情况,分析形势,为全面完成超收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5.强化均衡入库考核。3月份完善了均衡入库考核办法,按月进行考核和通报,并严格奖惩兑现,效果非常显著,全县财政收入月月实现均衡入库。
(二)积极争取资金,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
尽管我县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总量突破了5亿元,但县本级收入仅33711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4.74%,仍然高度依赖上级财政的支持。2011年,通过深入领会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县的支持力度,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达到195793万元,比上年增加45528万元,增长30.3%。其中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127499万元,一般转移支付等补助收入68294万元,为我县工资发放,公务员津补贴、义务教育教师、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其他事业单位过渡性补贴的落实,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着力抓好支出,民生福祉得到保障
2011年,财政支出突破2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0986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津补贴、绩效工资、城乡居民保障、教育、卫生、涉农补贴等民生支出达 13932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6.29%,其中,教育支出5059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187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381万元,社会保障基金补助27480元,农林水事务24998万元。县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始终把民生支出列为第一保障序列。一是扩大民生保障范围。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同步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1年下半年起,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可以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已覆盖全县。二是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由17.5元提高到25元。三是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完善就业扶助机制,着力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社会就业容纳能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增强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支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全年发放农民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油价补贴、生猪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家电、汽摩托车下乡等涉农补贴60多种,补贴资金20236万元。
(四)完善理财机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1.完善国库管理改革工作。2011年,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工作在进一步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上,稳步实施公务卡改革试点。一是加强了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账务监管。对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统一使用会计核算软件,通过软件直接查询单位的会计业务发生情况,加强了对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财务监管。二是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单位业务调研和业务培训。年内组织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财务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召开座谈会、业务培训,探讨、调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新途径,解决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比例,确保资金支付快速、安全。2011年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19407笔,支出金额149033万元,其中直接支付18113笔,金额143938万元,占支出的96%,授权支付1294笔,金额5095万元,占支出的4%。四是稳妥启动公务卡结算改革试点。首批三个试点单位于十一月上线运行,进一步促进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业务,减少现金支付,提高了政府支出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
2.完善"三公"经费管理。一是严格公费考察学习审批。开展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继续冻结国家工作人员出国出省考察,禁止公费旅游。二是严格小车购置审批,下半年停止审批小汽车,加强车辆运行经费管理,实行车辆定点维修和IC卡加油。三是继续实行公务接待审批和现金结账。四是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和差旅费执行标准,对各种会议实行整合,打捆开会,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差旅费和会议经费管理办法。
3.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作围绕"加强监管,规范运作,扩大规模"主题,以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切实落实管采分离,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在厉行节约、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加大对工程和服务类政府采购管理的探索。全年实际完成采购项目69批次,采购预算资金为1.55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38亿元,节约资金1647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64%。
4.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坚持以"会计核算更规范、会计监督更到位"为工作目标,严把支出凭证、预算执行、补助标准审核、财务会审和制度落实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5.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修订出台了《隆回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隆回县乡镇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和《隆回县2011年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方案》,明确监管重点,建立了信息通达、信息公开公示和抽查巡查制度,确保乡村两级正常运转,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涉农补贴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加强财政专项监督检查,对涉农专项资金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抽查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三是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对县财政本级国库资金、乡镇财政资金、县有关单位资金安全情况进行了普查和不定期的重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关于2012年部门预算草案
(一)2012年部门综合预算的基本情况
2012年我县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115个,学校162所(不含高中);编制数10851人,实有在职人数10854人,其中套改公务员人数3162人、套改事业人数1521人、教师6171人,离退休人数4413人;小车编制台数269台,实有小车数328台;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办公用房面积680193平方米,校舍面积2129248平方米,配套设施使用面积86352平方米。
预算核定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总支出42731万元(不含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公用经费),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37595万元(含行政性收费成本性支出及罚没收入办案补助78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043万;财政专户非税收入安排1861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安排1376万元;预算其他资金安排857万元。
预算核定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总支出分科目情况是:基本支出40517万元,项目支出2214万元。基本支出中:工资福利支出3222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65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635万元。工资福利支出中:工资性支出23495万元,各项社会保障缴费7872万元,伙食补助费460万元,其他工资福利支出398万元。工资性支出中: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总额16054万元;财政安排的各项津补贴6562万元,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等557万元,绩效工资322万元。项目支出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2万元;专项商品和服务支出1162万元;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154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61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715万元。
(二)2012年部门预算的原则、标准及变化情况
1.2012年部门预算的原则:一是统筹财力,综合预算;二是收支平衡,优先保证人员经费,项目经费分轻重缓急安排;三是按标准定额分类分档安排;四是软件编制、准确公平。
2.2012年部门预算标准根据《隆回县2012年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办法》确定,相比2011年预算标准的变化情况如下:
(1)公务员津补贴:在职人员预算标准在2011年分类分档标准基础上年人平增加1800元,离、退休人员分别增加1620元和1404元。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绩效工资分别按年人平15200元、13680元和11860元安排,年人平分别增加1800元、1620元和1404元。
(3)医疗保险费:计算基数人平月增加340元,缴费率由2011年的6%提高到7%。
(4)工伤保险费:计算基数由原来的月基本工资调整为统一按1524元计算,缴费率由2011年的0.6%提高到1%。
(5)根据县编制委员会议纪要,县环卫局增加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0名,县市场管理中心增加6名,按本单位标准增加部门预算。
3.预算单位变化情况:
新增3个预算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九龙学校、县矿产资源补偿办公室(所需资金从收取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县级留成部分以及罚没收入中安排)。
减少2个预算单位:县直机关党委、"两新"党委合并纳入县委组织部统一预算。
4.五个国有林场和26个乡镇卫生院的部门预算在预算大盘安排的资金总额内另行编制。
四、2012年财政工作思路、收入目标和工作措施
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培植财源,强化税费征管,调优收支结构,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财务监管,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工资发放、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为隆回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服好务。
财政收入目标: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务虚会议确定财政收入考核任务增长18%,其中工商税收增长25%的要求,以及政府常务会第2次会议决议,收入预算拟安排数是: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0188万元,增长15%,工商税收确保增长21%。
主要措施:
(一)抓税费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1.实事求是,及时合理分配收入任务。2.推行收入征管五项机制:财政收入按月均衡入库考核机制,县级领导联线联乡镇联重点收入大户的责任机制,国地税互设窗口的联合办税机制,征管部门的目标管理机制,以及代扣代缴的协税护税机制。3.改进和创新税费征管方式。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税收,要转变征管思维,国地税合署入园办公,以提供优质纳税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来管税。4.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对不分配收入任务的公检法、纪委、城管等执法单位要根据前三年的完成情况合理下达计划,支持其依法行政,做到应收尽收。
(二)转变培植财源理念,创新投资平台建设模式
1.多方投入育财源。要调整财政支持财源建设的思路,县财政对工业、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应是引导性的,应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包揽一切。要通过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和建立工业圆区管理激励机制,使过去单纯的输血型的支持模式转变为具有内在活力的造血型模式。同时要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信贷资金、吸收社会资金和整合专项资金形成合力,支持重大财源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建立平台拓财源。要充分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真正给予城投公司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的职能,提升融资能力,提高支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3.发展"总部经济"引财源。"总部经济"是以某种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布局该区域,使企业的价值链实现最优空间耦合的一种经济形态。一是要立足工业园入园企业"拓商",引导其发展总部经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金流和核心向隆回聚集。二是挖掘老乡资源"招商",鼓励有实力有家乡情结的老乡将公司总部搬回,将税收贡献在隆回。三是绑定奖励政策"固商",将县财政的奖励与税收贡献率捆绑,激励企业依法纳税。四是提供优质服务"安商"。
(三)着力争取资金,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1.积极争取一般转移支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国家财政政策,利用国家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时机,积极主动与上级衔接协调,尽一切努力争取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有所增长,缓解我县财政紧张状况。
2.积极争取专项补助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专项建设资金。
(四)着力财政财务管理,强化财政监管职能
1.加强预算管理。在编制好《2012年政府财政收支预算》、《2012年部门预算》的同时,编制好《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切实加强土地出让金的管理,落实土地出让金收入计划,力争实现全年5000万元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保险和按规定提取水利建设、廉租房建设、教育资金,余额用于归还历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借款。
2.加强专项资金特别是年初预算切块安排专项资金的管理。一是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规范申报、审批、监督和验收付款程序。二是要加强计划管理,资金的计划安排必须由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订,要具有准确性和前瞻性,经两方分管县长审核并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经政协协商后报县人大批准,不得随意调整。三是要加强资金拨付管理,项目经检查验收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拨付。当年未使用完毕的,要收回或列抵第二年安排,确保专款专用。四是加强绩效考评。把绩效评价做为来年安排资金的主要参考依据。
3.创新财政预算管理机制,稳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根据我县财政和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和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等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高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5.加强对支出重点单位和临时机构的财务监管。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对临时机构进行撤并,从严控制工作经费,规范补助发放行为。
6.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从严控制支出。出台《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暂停审批小汽车;从严控制出国出境学习考察;压缩非生产性支出20%;规范财政支出审批,凡有专项资金的单位不得向县财政临时要钱,预备费按程序审批;严控财政借款,确需借款的要明确偿还来源和期限(当年内),并落实担保措施;加强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招投标管理。多措并举,确保当年收支平衡,并完成省定今年全部消化赤字的任务。
(五)优化支出结构,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平衡、促发展"目标
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的原则,做好2012年收支预算,优先保证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稳定经费,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原则上财政不安排基本建设支出。一是保工资福利和正常运转。增安排4000万元用于提高公务员津补贴、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和其他事业单位过渡性补贴标准,在职人员年人平增加1800元;增安排960万元用于提高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二是支持县重大改革的顺利进行。要统筹各级资金为国有林场经营转型、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乡镇站所改革等提供财力保障。
(六)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理顺县乡财政关系
新的体制要在充分调研并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达到"理顺县乡财政关系,增强县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确保乡镇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关于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是: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2.收入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相应增长,并留有余地;
3.支出分轻重缓急进行安排 ,按照"保工资,保待遇、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顺序进行保障,优先保证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等刚性开支,再根据财力安排专项支出。
4.以部门预算为基础。
(一)关于一般预算收入的安排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7459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以下简称同比)增加3748万元,增长11.12 %。分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税收收入安排24219万元,同比增加4203万元,增长21%;非税收入安排13240万元,同比减少455万元,降低3.32%。
上划中央收入安排17891万元,同比增加3239万元,增长22.1%;
上划省级收入安排4838万元,同比增加864万元,增长21.75%。
县级收入加上划中央收入加上划省级收入安排60188万元,同比增加7851万元,增长15.00%。
上级补助收入按上年完成数195793万元列入(含地方政府债券3000万元)。
(二)关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安排
根据测算,按照"打足工资,确保运转,突出稳定,支持发展"的原则,2012年以县级一般预算收入计算的可用财力和按分税制计算的补助财力,全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30185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204680万元,乡镇级支出25505万元;上解支出3067万元。
(三)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一般预算收入总计233252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3745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279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3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总计23325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0185万元,上解支出3067万元,收支两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审核:黄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