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2011-2015年)》
前 言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超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范围,导致了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安全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能源和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和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湖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了我省加快"四化两型"建设步伐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绿色湖南"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湖南"是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战略目标。隆回县地处湖南省境内的湘西南腹地,充满着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及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十年来,隆回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等荣誉称号。多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隆回县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进一步巩固隆回县生态建设成效,提升隆回县可持续发展能力,隆回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及时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2011年8月,成立了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隆回县生态文化推广实施方案》,出台了《中共隆回县委 隆回县人民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年12月,组织编制了《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动员全县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各部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据。
目 录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1
1.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与意义 1
1.2自然条件概况 3
1.3生态环境基本特征 7
1.4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9
1.5规划编制依据 16
第二章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8
2.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8
2.2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利条件 23
2.3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主要困难 27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30
3.1指导思想 30
3.2基本原则 30
3.3发展定位 31
3.4发展目标 31
3.5总体布局 33
第四章 建设任务和规模 37
4.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7
4.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3
4.3优化消费模式 49
4.4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52
第五章 环境影响与效益分析 55
5.1试点任务的环境影响评价 55
5.2效益分析 57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2
6.1强化政策支持 62
6.2整合多种资金 62
6.3广泛宣传教育 63
6.4创新体制机制 64
第七章 组织实施 66
7.1加强组织领导 66
7.2明确职责分工 66
7.3建立评估体系 67
7.4推行奖惩机制 67
附表:
1、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任务汇总表
2、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投资汇总表
附件:
1、《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隆办字〔2011〕122号,2011年8月20日)
2、《中共隆回县委 隆回县人民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隆发〔2011〕9号,2011年8月20日)
3、《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生态文化推广方案>的通知》(隆办发〔2011〕25号,2011年8月20日)
4、《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选择评价指标数据汇总表》
附图:
1、湖南省隆回县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现状图
2、湖南省隆回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3、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布局图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1.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与意义
1.1.1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威胁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及模式的重大进步。从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狭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理念将指导隆回县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在隆回县的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县城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隆回县真正成为社会安定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文明县城。另一方面,隆回县把生态文明建设同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势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互动。
1.1.2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2)生态文明建设是隆回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导隆回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保护环境,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协调,达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3)生态文明建设是隆回县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稳定、并互相促进的状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共同演进,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1.1.3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1)对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主要是指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互为条件与推动力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注意资源的节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克服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同时工业化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物质条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优化、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不仅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支撑与保证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工业化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推动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任何一方发展都将给另一方发展提供条件与保证,并推动另一方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为隆回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近年来隆回县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但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显现。能源消费高速增长和资源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等。资源制约加剧、能源瓶颈凸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隆回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仍面临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改变公众生产、生活和消费观念等新的重要课题。生态文明建设将给予隆回县新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发展目标,为隆回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3)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意义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隆回县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确保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意义。
1.2自然条件概况
1.2.1地理位置
隆回县位于湖南中部偏西南、属衡邵盆地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10°38′~110°35′和北纬27°00′~27°40′之间。东与新邵县相邻,西连洞口县,南抵邵阳县、武冈市,北接溆浦县、新化县。东西宽61.4千米,南北长74.6千米,全县总面积2867.67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5%。
1.2.2地形地貌
隆回县地形地貌独特,由九龙山、大东山向东西延伸,将全县自然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倾斜。北部山高坡陡,为中低山地貌,南部地势较低,为丘陵地貌。县内地貌主要因早古生代志留纪的加里东运动、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中生代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新生代晚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等内动力及新生代晚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后的流水、水蚀、风力等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境内地层发育比较完整,从元古界板溪群至第四系各地层均有出露。
隆回县处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地势的交接地区,为衡邵盆地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是一个"三份耕地六份山,一份水陆和村庄"的江南湘中县。境内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呈三个阶梯抬L,相应形成南部丘岗区、北部山地区、西北山原区3个地貌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山系均属雪峰山脉,海拔880米以上山峰共有647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73座,海拔1001~1550米的山峰365座,海拔800~1000米的山峰209座,全部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及北部。全县最高点为西北部白马山,海拔1781米,最低点为南部北山乡大田村赧水河心,海拔230米。
1.2.3气候
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光势充足,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18度。年均日照总时数1511小时,年均降水总量407600万立方米,年均降水量1427.5毫米,年平均雨日171.2天,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年降水量1224.8 毫米 ~1709毫米。境内年均蒸发量1482.5毫米,超过年均降水量55毫米。年均风速1.7米/秒,县内近地层常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
1.2.4成土母质、土壤
全县土壤成土母质母岩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砂岩、板页岩、河流冲积物、少量第四纪红土及紫色砂页岩,各土壤母质母岩交错分布。县域东北部广大区域土壤中富含硒,为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土壤有9个土类、16个亚土类、69个土属、142个土种。海拔500米以下丘岗地区,主要分布水稻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海拔500米~800米地带,主要是黄壤;海拔1300米以上山地为草甸土。全县水田土壤耕作层深度较适宜,地下水位较浅,酸性土壤较多,适合水稻、玉米、大豆、油菜、中药材等多种作物生长的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等比重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1.2.5资源情况
(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430.15万亩,其中:耕地65.89万亩,占15.32%,林地293.23万亩,占68.1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64万亩,占3.87%;交通用地3.01万亩,占0.70%;水域14.18万亩,占3.30%;未利用土地37.20万亩,占8.64%。。
(2)水资源
①地表水资源概况
隆回县地处资水、沅水上游,境内共有河流81条,包括资江水系73条。境内有水库246座,总库容32406万立方米,塘坝27518座,总容量5205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六都寨水库),中型水库2座(木瓜山、屺石水库)。
隆回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21300万立方米,县境地表径流量为224700万立方米,客水为425000万立方米。目前境内地表水平均资源量225100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人平2315立方米,耕地亩平水资源2894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27.5毫米,年降水总量407600万立方米,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隆回县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波动,月降水最大量在350毫米左右波动,月降水最小量在20毫米左右波动。年终水量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天然降水补给总量基本稳定。
②地下水资源概况
隆回县经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地下水具有较好的交替和储存条件,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资源年均储量360000~480000万立方米。县内已发现的大小暗河有40余条。根据含水岩组的岩性、赋存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地下水分为3大类7亚类。县内还有地下温泉5处,其中金石桥镇热泉村的热水井、司门前镇的月台上和高坪镇的古县场3处温泉,均位于花岗岩体中或内接触带,都属较优质的碱性硅质矿泉水。
(3)植物与森林植被资源
隆回县境内有木本植物95科633种,其中乔木树种260种,灌木323种,藤本50种。主要植物科属有银杏科、杉科、松科、柏科、壳斗科、杨柳科、樟科等38科,其中竹亚科植物有阔叶箬竹、箬竹、水竹、毛竹、简竹、方竹、黑竹、桂竹、实心竹、青皮、慈竹等10余种。
森林植被资源在西北山原植物群落以"杉木+油松一杜鹃+水马难一蕨类+五节芒+草熟禾"为主;北部山地区植物群落以"杉+马尾松+竹类一盐肤木+胡枝子一铁芒基+五节芒"为主;南部丘冈地区植物群落以"马尾松+柏木+枫香一芸香+白栎一铁芒基+白茅"为主。
1.2.6环境质量情况
(1)水环境质量
隆回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大部分水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优于Ⅲ类的水质断面比例占100%,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占100%,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100%。赧河、伏龙江和资江总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2)空气环境质量
隆回县内多数乡镇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在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26个乡镇中,按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值评价,符合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4个,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2个,总体上看,乡镇空气质量基本保持良好。
(3)辐射环境质量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安全水平内。全县各地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均保持在天然本底的波动范围之内,但局部地区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放射性污染或一定程度的异常。隆回县桃洪镇主要公共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之内,但有一些居民小区的电磁辐射超标,高压输电线及变电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环境限值。
1.3生态环境基本特征
1.3.1生态系统特征
隆回县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8.41%,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5%,动植物种群资源较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丰富,人口与环境比较和谐。产业布局比较合理,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森林生态系统
隆回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带,湘西山地栲椆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油茶林植被区,雪峰山南部山地植被小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14.22万公顷,林木总积蓄量709.93万立方米。境内有木本植物95科6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种。有陆生脊椎动物168种,隶属4纲23目59科,其中:两栖纲2目6科16种,爬行纲3目7科29种,鸟纲12目32科96种,哺乳纲6目14科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初步调查统计,经隆回县屏风界地迁徙的鸟类共有9目(鹳形目、鸡形目、鹤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鹃形目、鸽形目、 行鸟 形目和雀形目)17科(鹭科、雉科、三趾鹑科、秧鸡科、鸭科、鹰科、鸠鸽科、杜鹃科、翁鸟 科、鹬科、八色鸫科、伯劳科、卷尾科、燕科、行鸟 科、山雀科和雀科)、8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的有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有5种,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有52种,中日政府间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35种,中澳政府间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8种。
隆回县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具有最大的自然调节能力,特别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改变区域水热状况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
隆回县湿地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为5557.0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5%;其中天然湿地3840.35公顷,人工湿地1716.74公顷。隆回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湿地类型丰富,天然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69.11%,天然湿地又以河流型湿地为主,占全县湿地面积67.81%,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3)农业生态系统
隆回县有耕地面积65.89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油料、烟叶、棉花等。县内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有机质、全氮等均较丰富,磷的含量偏低。"十一五"期间,环保部门加大了对野外焚烧秸秆的大气污染监管力度,基本杜绝了野外秸秆焚烧现象;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秸秆还田,用作牲畜饲料等。
(4)城镇生态系统
隆回县境内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较好。目前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82.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45%。从城镇水环境质量看,受城镇生活污染影响,辖区内部分河流出现轻微污染。从环境空气质量来看,整体保持良好;从城镇噪声污染来看,基本达到了区域噪声控制指标。
1.3.2环境容量特征
(1)污染物排放现状
2010年全县排放化学需氧量0.662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2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2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3.15%。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6.8%、90.4%和100%。工业废气排放量17450万标立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7.35%。相对于"十一五"初的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消减,使得全县具有很好的环境容量。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得到更大的削减,为隆回县的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2)城市环境容量特征
隆回县具有较大的环境减排潜力,2010年,全县优于Ⅲ类的水质断面比例占100%,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占100%。总体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好水平,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96.44 %。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2%,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1%。
1.3.3生态恢复的适宜性特征
生态恢复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和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既能为自然服务,长期维持在良性状态,又能为人类社会、经济服务,长期提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隆回县生态恢复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减轻环境压力、释放自然力,通过减轻人、畜在现有环境中活动频率,释放其自然活力,达到其自然恢复生态的目的;二是通过人工促进作用恢复生态,通过人工种植和培育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乡土植物,达到恢复森林植被的目的;三是改变生产方式,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运用成功的生产经营模式,达到减少破坏环境、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价值的目的。
隆回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光势充足,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其境内生态环境自然恢复能力强。且在近几十年的生态环境治理中,选育了一大批适宜本土生长的乡土植物,积累了丰富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研究开发了大批先进技术,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生产经营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种植植物种类与生产技术,均有利于隆回县生态的恢复,因此,其生态恢复的成本效益优势明显。
1.4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1.4.1综合经济状况
2010年,隆回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5.53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15亿元,较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24亿元,较上年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14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全县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28.99:26.58:44.43调整为28:28.12:43.88,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比重增加,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撑。
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417人,同比增长44.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398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25489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只有1.4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年科研与试验经费517万元,重点搞好金银花产业特色示范基地及无公害干燥加工技术项目和科技富民强县续建项目。
全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07元,较上年增长8.02%。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脑28台,空调28台,普通电话62部,移动电话170部,冰箱9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比上年增长2.1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12元,比上年8.4%。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86台,移动电话53部,固定电话50部,冰箱12台。
1.4.2主导产业及比较优势
近年来,隆回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作为隆回县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和旅游业,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隆回县的发展。
(1)农业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传统农业以粮食、生猪、蔬菜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在改革开放后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以金银花和龙牙百合的支柱特色产业。1996年,被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评为"金银花之乡";2010年,隆回县被联合国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人居环境促进会认定为"中国金银花、龙牙百合特色产业之都"。
①金银花
隆回县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明朝时期就有种植金银花的记载,规模化种植已有30多年历史,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据统计,目前隆回县共有96个村2.2万户8.2万人从事金银花产业,金银花生产已形成较大规模。隆回县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21万亩,主栽品种为"灰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先后被《中华本草》、《新华本草纲要》等专著收载。主产地集中在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大水田等四个乡镇,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年总产量1.2万吨(干花),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2010年全县金银花产业的总产值突破12亿元。
品质优良:从1991年起,隆回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南烟北药"战略,加大金银花生产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金银花产业进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阶段,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隆回县小沙江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南国药都"。2003年以来,隆回县加大技术培训和品种改良力度,组织编写了《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金银花分级规范》,新建优质金银花品种培育基地12个,选育出优良品种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并成功培育出无病毒苗(组培苗)。新建GAP标准化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单产由8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湖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有效提高了隆回县金银花的品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已具有较好的加工基础:为了壮大金银花产业,隆回县在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财政、扶贫、信贷、以工代赈等部门对金银花加工企业给予了长期重点扶持,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兴建金银花初级加工企业106家,集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10家,主要生产金银花茶、保健品、饮料、中成药等,年加工能力超过2000吨。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农技中心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对药农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52期,培训农民6万人次,全县4.8万药农都掌握了金银花初加工技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搞好初加工的同时,隆回县还注重精深产品的研究开发,1999年, 隆回县毅鹏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湖南省中医学院、湖南省食品科技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开发出"毅鹏"金银花茶和"银仙"金银花茶等系列保健茶产品,2001年同时获"绿色食品"认证,并在湖南省第二届名优特新农博会上获得银奖和金奖,2003年毅鹏金银花茶又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隆回县又成功研发出富硒金银花含片和"花瑶清"饮品系列,2007年同时获商务部有机食品认证。
已占有较大市场销售份额:为拓宽金银花产品销售渠道,隆回县着力抓好三个市场建设。一是建好本地市场。在小沙江地区建立了两家规模较大的金银花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170多家省内外客户落户市场,带动了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在全县形成了行销商、坐销商、小商贩等大、中、小不同层次的金银花购销队伍,共有1000多人从事金银花的贩运购销。二是拓展省外市场。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网点,在广东、广西、山东、安徽、四川等全国各大药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同时与南京、武汉、玉林等地的大型制药厂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搭建了平台。三是开辟国际市场。2001年,隆回县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绿色食品展销会",与外商签订金银花等中药材购销合同,金额达1.1亿元。同时抓住防治"非典"给金银花带来的难得商机,组织力量成功将隆回县金银花打入了国际市场,现每年有2000吨左右干花直接销往东南亚各国。
②龙牙百合
隆回县龙牙百合因其品优质高,寓意吉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隆回县作为龙牙百合原产地,在长期的种植加工过程中,也积累了多方面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紫阳为中心区域的百合集散地,周边一些县市甚至贵州、广西等省份生产的百合都是先流入隆回县再转销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尤其是近年来,日益活跃的隆回县百合收购大军加剧了这一发展趋势,由此催生的群众基础及观念形态等因素都有利于隆回进一步发展壮大百合产业。
品牌效应日渐凸显:隆回县龙牙百合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相继获得了诸多荣誉,2000年起,连续获得湖南省第二届、第三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隆回县龙牙百合获国家颁发的"绿色产品"标志;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隆回县龙牙百合"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隆回县龙牙百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隆回县龙牙百合"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一系列名片,打响了龙牙百合的品牌。
种植加工经验丰富。因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特别是百合干的加工技术,目前仅有传统产区的少数农民掌握,处于一种相对保守,秘而不宣的状态,加之近年来,受地力及市场利益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户本身并不种植百合,偏向于到外地收购回来进行加工,在不断摸索实践过程中,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种植加工初具规模:近年来,隆回县龙牙百合的产业发展较快,目前隆回县26个乡镇中有500多个村30000多农民种植龙牙百合,常年种植面积在0.5万亩左右,鲜百合产量0.75万吨,产值约1.5亿元左右,如果加上隆回县人在外地发展的龙牙百合流入隆回县的产量,百合干片总产量在6000吨左右,销售产值在3.5亿元左右。目前全县从事百合干收购与外销的专业户约50户,其中年销售量达100吨以上的10户,主要集中在桃洪镇。此外,山界乡约有2000农户在外地收购鲜百合球进行散户经营,产量约2000吨。
销售网络基本形成: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合集散地,隆回县百合经销商掌握着一张覆盖百合产销诸环节的信息网络,对百合产业市场信息可谓了如指掌,特别是近年来,山界回族乡等地的农民大量外出采购鲜百合,对周边各省百合的生产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外,多年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客源市场很好地解决了销售问题,且市场远未饱和,需求日益旺盛。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种植百合成本高,风险大,但相应的,如果种好了,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一般农产品。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上由外贸局收购,百合干均价在每公斤2到6元之间,到2009年末,百合干均价已达每公斤60~80元,而且仍呈上扬态势,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干品除少量在大陆销售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华人圈,出口创汇大有作为。
(2)旅游业
隆回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颇具特色,近十年来,以重点突出花瑶民族风情、魏源文化、梅山文化、滩头纸文化(年画)等资源特色,着力打造"神秘花瑶、魏源故里"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富县"战略,努力使隆回县旅游发展有效地融入大湘西旅游区和大桂林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自然风光绮丽:隆回县境内有碧波浩淼的魏源湖、木瓜山湖,有"神泉"之称的高洲温泉、魏源温泉,有瀑布成群的旺溪峡谷、虎形山大峡谷,有鬼斧神工的大托天然石瀑,有农耕文明历史印记的草原梯田、万贯冲梯田,有亚洲三大候鸟通道之一的屏风界鸟类栖居地,有神秘幽深的云仙溶洞、岩口溶洞等。特别是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拙粗犷的民俗风情完美结合的花瑶山寨,令人流连忘返。隆回县旅游资源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关注,2004年高洲温泉度假村与魏源故居成功入选"百姓最喜爱的湖南百景";2006年,花瑶景区入选"新潇湘八景",被命名为"龙回花瑶";花瑶古寨崇木凼村进入"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前十五强;2009年,虎形山—花瑶景区被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第二届中国城市盛典峰会上,隆回县荣获"中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奖"。
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诗人魏源,清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魏光焘、地理学家邹汉勋,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毛泽东的老师袁吉六、孙俍工,中共四大宣传部长彭述之等,他们都诞生于隆回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隆回县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和花瑶呜哇山歌,有流星璀璨的七江炭花舞,有巫傩特具的梅山文化。
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旅游富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优先发展,形成全民兴旅的良好氛围,旅游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全县通过招商先后引进资金4.3亿元,启动开发了高洲温泉、魏源温泉度假村、九龙休闲城、乐欢天生态公园、狐狸岛水上游乐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一条县城—魏源湖—魏源故居—花瑶山寨—温泉度假村(魏源温泉、高洲温泉)完整的一二日游精品线路已经形成。全县有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4家,有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和休闲农庄7家。有旅行社2家,门市部5家。在旅游商品方面,依托丰富的农土特产"宝庆三辣"、龙牙百合和富硒金银花等资源,逐步形成一批规模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了辣油椒酱系列、金银花系列、龙牙百合系列产品,销售遍布全国。2010年来隆回县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36.3%,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4.3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隆回县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但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经过处理而排放的废弃物在增加,有些超过了自然界允许的限度和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
(1)绿地减少
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被拆迁破坏的绿地补偿不足,使得环境自净能力降低,导致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日本学者研究指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环境污染占垃圾总量的20%-29%,这都说明了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污染。
(2)各种污染加重
一是大气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废气和垃圾排放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废水排放总量达1157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17450万标立方,城镇居民排放垃圾10万吨,生活污染已成为城镇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是水质污染。尽管以赧水河、伏龙江为重点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遏制了水质迅速恶化的趋势,但部分河段的水质没有根本转变,保障饮用水安全压力大。
三是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和垃圾排放量越来越大,其堆放即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造成了二次污染源。
(3)生物减少
由于多种原因,各种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各种畜肉的市场价逐步提升,当年那种夏夜郊区田野间蛙声四起的情景,现已成为追忆,燕雀成群的景象现已比较少见。
1.5规划编制依据
1.5.1相关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9)《中国2l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2)《风景名胜区条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公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1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
(16)《湖南省林业条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11月15日颁布);
(17)《湖南省旅游条例》。
1.5.2相关规划依据
(1)《湖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
(2)《湖南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南省林业厅,2011年5月);
(3)《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2008年7月);
(4)《湖南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湖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3月);
(5)《湖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湖南省林业厅,2010年6月);
(6)《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湖南省旅游局,2001年);
(7)《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邵阳市旅游局,2005年);
(8)《隆回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隆回县人民政府,2011年);
(9)《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隆回县发展规划》(隆回县人民政府,2010年);
(10)隆回县各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1.5.2其它相关依据
(1)《关于报送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申报材料的通知》发改办西部[2011]271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8日);
(2)《印发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办西部[2011]172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1年8月12日);
(3)隆回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2.1.1生态工程建设成效
(1)长防林工程建设
隆回县于1990年7月开始启动了国家长防林工程建设,1991~2010年,全县共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45.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2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为国家计划任务的100%;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3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25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群众自筹2210万元,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森林植被得到了恢复。与1989年相比,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1.03%提高到48.41%,净增13.45个百分比,有林地面积由175.6万亩增加到208.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239万立方米增加到781万立方米,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水土流失初步得到有效遏止。通过20年的建设,全县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14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由3500吨/年•平方千米减少到2600吨/年•平方千米,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59万吨,增加蓄水889万立方米,有效地扭转了隆回县"北部泥沙流,南部石头长"的被动局面,大大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
(2)退耕还林工程
隆回县于2000年8月开始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县2000-2010年退耕还林总任务为38.8万亩,累计实施完成工程造林38.8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0.0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工程建设涵盖全县26个乡镇、962个行政村、11万多农户40多万人口。
生态效益明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隆回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8.85万亩,大部分目前已郁闭成林,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政策深入民心,生态意识有所增强。通过广泛宣传和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了国家以粮食换生态的重要性,理解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及生态工程建设,广大群众逐步由"要我退"转变为"我要退",真正成为退耕还林的实施主体。
(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隆回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1990~2010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1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0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群众自筹2200万元,治理石漠化面积2.2万公顷,占全县石漠化总面积4万公顷的60%。
社会和生态效益突出。"昔日座座火焰山,山穷水尽石头长;今朝翠柏成林,柿枣成园,枫香点缀,绿树成荫"。从柳山到苏河(15千米)、碧山到丁山(15千米)、丁山到石门(20千米),无处石山不绿、石岭不青,形成了一条长50千米、面积30余万亩的大规模绿色林带,这是隆回石山造林效果的真实写照。
经济效益显著。1990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石山造林23.0万亩,其中柿、枣、梨等经济林3.0万亩,以柏木为主,兼造西藏柏、墨西哥柏、刺楸、枫香、光皮树等用材林和防护林20.0万亩。3.0万亩经济林已全部投产受益,年平亩产值1000元,年总产值3000万元。用材林和防护林蓄积量已达100万立方米,按60%的出材率计算,可出材6万立方米,每立方米以600元计,总价值为3.6亿元,每亩产薪柴1000公斤,可产薪柴27万吨,每吨以100元计,总价值2700万元,石山用材林和防护林总价值可达4亿元以上。
2.1.2环境治理情况
(1)实施了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
一方面,治理工业企业污染。先后关闭了县城隆回县水泥厂、桃洪镇蔬菜场水泥厂、环城路石灰窑群等。另一方面,开展了县城锅炉专项整治,先后治理了隆回一中、隆回二中、隆回五中、城西中学、阳光大酒店、友谊宾馆、恒丰宾馆、林苑宾馆等16处生活锅炉,取缔了慢慢游出租和摩的出租等,建起了县城天然气工程,优化了能源结构,改善了大气环境。
(2)实施了碧水工程,治理水源污染
隆回县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等7部委文件要求,对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强制性关闭。对县城辖区内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内的企业全部关停,对处于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以上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确保水源安全。先后关闭了县城饮用水取水上游的南海化肥公司和滩头、岩口等农村饮水区内的纸业群。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和县城自来水厂技改项目,采取深层反渗透反水利工艺建设,对县城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有利保障了县城饮用水安全。
(3)实施了静音工程,治理噪声污染
对社会生活噪声、娱乐噪声、交通噪声等污染源实行分类治理,在治理固定噪声污染源方面,采取了控制作业时间、隔音消声等措施;在治理娱乐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方面,则主要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夜间执法,避免在住宅区营业等方法进行治理。
(4)实施了洁净工程,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隆回县政府投资6400万元,着手启动了县城垃圾场建设,整个垃圾场占地82亩,设计日处理城市垃圾380吨。
(5)通过节能减排,强化企业污染治理
对化工、冶炼、造纸、建材等高能耗行业重点整治,并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凡污染严重、治理无望、产品无市场的企业一律关闭,淘汰污染大、产品档次低、原材料利用率低的造纸、竹木加工业。重点关停土法制浆造纸和年产1万吨以下的再生纸生产线,逐步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对全县51家造纸企业通过采取关闭措施保留下来的祁都、曙光等10家造纸企业配套环保设施、节能设备的改造投入力度,巩固减排成果,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2.1.3转变发展方式的成效
(1)新型工业快速发展
全县工业增加值由6.9亿元增加到16亿元,是"十五"的2.3倍,年均增长28.3%。努力培育壮大造纸、建材、新能源、富硒农产品加工等4大优势产业,相继引进南方水泥、湘丰纸业、兴昂鞋业、华能集团、江苏雨润、三一重工、凯宥鞋业等一批央企、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24家发展到71家,新增47家,其中,新增年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家。工业经济开发区已开发面积3.5平方千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1亿元;招商入园企业35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7家;2010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85亿元,实现利税8907万元。
(2)新型农业建设成效明显
农林牧渔增加值由12.8亿元增加到 21.15亿元,是"十五"的 1.65倍,年均增长 10.6%。粮食连年增产丰收,2009年全国强优势稻现场观摩会在隆回县召开,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45.67万吨。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户达到2560户,生猪、肉牛的发展数、出栏数均位居邵阳市前列。"南烟北药"战略快速推进,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年产干花1.2万吨,总产值超过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湖南(隆回)花瑶金银花节;2010年烤烟种植达到2.45万亩,产烟6.9万担,种植规模、产量、质量均居邵阳市第一。全县已初步形成优质稻、生猪、竹木、果蔬、药材、烤烟六大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28家,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
(3)旅游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虎形山—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功获批,隆回县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获"中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奖",花瑶景区和魏源故居入选"新潇湘八景",花瑶古寨崇木凼村进入"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前列,高洲温泉度假村、乐欢天休闲山庄、九龙休闲城被评为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虎形山瑶族乡被评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生态优美乡镇,崇木凼村被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隆回县被列入创新发展的20个国家级旅游强县,县城—魏源湖—魏源故居—花瑶山寨—温泉度假村(魏源温泉、高洲温泉)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形成,并初步走向市场。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恒丰酒店被评为邵阳市首家四星级酒店,阳光大酒店和花瑶印象概念山庄被评为三星级旅游酒店。全县旅游收入达到 2.81亿元,是"十五"末的 4.7倍,五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60万人次,年均增长10%。
(4)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投入资金 1.5亿元,完成减排工程项目32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分别为12%、1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 21%。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即将竣工。2009年,成功召开了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经验交流会。
2.1.4生态文明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隆回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几来,先后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表2-1为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的部分摘录。
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摘录表
表2-1
序号 名 称 发布文号或部门 发布日期
1 关于印发《隆回县爱国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隆政发〔2004〕8号 2004.4.14
2 关于印发隆回县城区建筑垃圾和渣土砂石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隆政办发〔2004〕16号 2004.7.27
3 《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清理整顿关停小造纸业领导小组的通知》 隆办字[2005]134号 2005.9.8
4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隆回县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的通知》 隆政办函[2005]90号 2005.10.24
5 《隆回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县小造纸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通知》 隆政通[2005]17号 2005.11.25
6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隆回县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 隆政办函[2006]110号 2006.7.12
7 《隆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取缔关闭和限期治理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造纸企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隆政办函[2007]129号 2007.7.28
8 关于印发《隆回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隆政办发〔2008〕27号 2008.10.27
9 关于印发《隆回县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隆政办函〔2008〕158号 2008.12.26
10 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通知 隆政办发〔2009〕12号 2009.4.23
11 隆回县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规定 隆政发[2009]4号 2009.5.7
12 关于印发隆回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隆政办发〔2009〕27号 2009.9.7
13 关于颁发《隆回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的通知 隆政发〔2010〕6号 2010.4.12
14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0〕59号 2010.4.16
15 关于印发《隆回县非煤矿山整治和非法小造纸厂关闭实施方案》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0〕69号 2010.4.30
16 关于印发隆回县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0〕102号 2010.7.27
17 关于印发《隆回县2010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方案》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0〕103号 2010.7.29
18 隆回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试行) 隆政办函 [2010] 126号 2010.9.10
19 关于整治县城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通告 隆政通〔2010〕15号 2010.7.30
20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通告 隆政通〔2011〕13号 2011.1.19
21 关于印发《隆回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1〕29号 2011.3.31
22 《隆回县环保局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隆环字[2011]12号 2011.3.27
23 关于转发《湖南省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隆办发〔2011〕10号 2011.4.15
24 关于调整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的通知 隆价服〔2011〕5号 2011.6.23
25 关于县城城区定时定点倾倒和收集生活垃圾的通告 隆政通〔2011〕28号 2011.7.29
26 关于印发隆回县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通知 隆政办函〔2011〕108号 2011.8.26
27 《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隆办字〔2011〕122号 2011.8.20
28 《中共隆回县委 隆回县人民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隆发〔2011〕9号 2011.8.20
29 《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 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生态文化推广方案>的通知》 隆办发〔2011〕25号 2011.8.20
2.2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利条件
2.2.1自然地理优势
隆回县,寓名龙回,地处湘中偏西南,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良好,人文气息浓厚,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中部崛起比照执行西部开发政策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金银花之乡、湖南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隆回县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便利的交通网络,成为了湘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都将经过隆回县境内,怀邵衡铁路将在隆回县设站。上瑞高速、G320、S312、S219、S317现已贯穿全境,即将开建的安康至铁山港高速湖南段、衡邵高速延伸线都将经过隆回县,加上规划的邵阳机场建设,为隆回县的经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凸显的区位优势将成为隆回县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2.2.2经济结构优势
(1)现代农业
隆回县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6.91万亩,粮食总产量45.71万吨。优质稻、金银花、蔬菜、畜牧、烤烟、林竹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中药材面积达到24.91万亩,金银花价格创历史新高,烤烟完成2.07万亩,获全市烤烟先进单位,发展延季蔬菜面积2万亩,形成了高坪红茄、虎形山萝卜、山界三辣、北山百合、横版桥食用菌等五大基地。全年新增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高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12家,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
(2)新型工业
对现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进行技术改造、产品换代升级。对新建工业项目,新建企业进行有机组合成产业链,使之建成生态工业园,形成"一心三区"的生态工业发展布局。以南方水泥、湘丰特纸、湘丽食品、三辣食品、瀚鑫模具、群丰化工、楚冠百合、金杏矿业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工业园,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竹木深加工为特色的三大产业。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与雪峰水泥成功组建隆回南方水泥公司,实现了央企进驻隆回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92亿元,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0.32亿元。工业园区内污染物排量大大减少,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7.35%。
(3)旅游业
依托隆回县优越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形成了以瑶山大峡谷、云仙熔岩洞、岩口溶洞带、高州温泉、六都寨水库景区、木瓜山水库、四大名山(九龙山、白马山、大东山、望云山)、屏风界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的生态景观旅游;以魏源故居、袁吉六墓、谭人凤故居、魏光焘故居、崇木凼花瑶村寨、罗洪贞节牌等重点人文景观的生态文化旅游;以小沙江山原生态农业园、金石桥设施农业生态园、雨山生态农业园等为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2010年全县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100万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7.6%和36.3%,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2.3生态文化优势
(1)生态文化制度优势
隆回县政府带头弘扬生态文化,自觉增强环境意识、生态责任和道德良知,并呼吁珍爱资源环境,提高利用效率,坚持低碳理念。如通过制定政府绿色采购计划,政府优先购买对环境冲击较少的绿色产品,可直接获得环保效益,鼓励厂商生产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产品,并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
(2)生态文化资源优势
①花瑶山民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古朴、纯真、鲜活的民俗、民风,他们说着自己特有的语言,唱着高亢嘹亮的山歌,传承着特有的花瑶风俗,其古拙粗犷的特异风俗和民族文化艺术以及艳丽的挑花服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花瑶挑花和花瑶呜哇山歌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瑶的服饰奇特、复杂,精美、讲究,几乎从头到脚都是花的世界,这里的女人们个个着装鲜艳,色彩艳丽而又火辣抢眼。花瑶婚俗狂热、欢腾、离奇,使人热血沸腾,充满着原始、粗犷、怪诞。这里一般只有男人做媒,婚礼中有"拦门酒"、"打泥巴"、 "炒茅壳里"、"打蹈"等古老民俗。加强这些优秀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发掘传统生态文化内涵,精心做好文化项目的策划、引进和包装,树立一批生态文化品牌,提升文化活动的品位,提高隆回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的影响力。
②花瑶古寨崇木凼村为"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十五强,是湖南省特色景观名村;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加强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加强传统生态文化习俗、节庆等文化的传承和革新,增强少数民族生态意识,提高生态文化素养。发掘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符号,设计生态文化标志,融入地方城镇建设、形象设计、品牌培育等各方面。依托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打造主题节日,创作主题文艺作品。
(3)生态文化产业优势
根据花瑶民族风情、魏源文化、梅山文化、滩头纸文化(年画)等资源特色,着力打造"神秘花瑶、魏源故里"旅游品牌,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二次创业密切结合,促进生态旅游业和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茶文化、森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潜力,发展地方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产业。以生态文化为载体,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艺术节,以节扬文,以文促旅,以旅活市,提高隆回旅游产业知名度,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2.2.4生态恢复成本效益优势
生态恢复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和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既能为自然服务,长期维持在良性状态,又能为人类社会、经济服务,长期提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隆回县生态恢复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减轻环境压力、释放自然力,通过减轻人、畜在现有环境中活动频率,释放其自然活力,达到其自然恢复生态的目的;二是通过人工促进作用恢复生态,通过人工种植和培育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乡土植物,达到恢复森林植被的目的;三是改变生产方式,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运用成功的生产经营模式,达到减少破坏环境、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价值的目的。
隆回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光势充足,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其境内生态环境自然恢复能力强。且在近几十年的生态环境治理中,选育了一大批适宜本土生长的乡土植物,积累了丰富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研究开发了大批先进技术,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生产经营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种植植物种类与生产技术,均有利于隆回县生态的恢复,因此,其生态恢复的成本效益优势明显。
2.3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主要困难
2.3.1自然条件制约
隆回地处涟邵丘陵向雪峰山过渡地带,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雨时间集中在4-7月,占全年降水量55%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夏粮收获和秋收作物播种生长期,翻耕过的农地表土层裸露,直接遭受雨滴的溅击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大量疏松的表土层被冲走,造成库、塘、坝淤塞,影响行洪和蓄水,诱发山洪和地质灾害。隆回县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和石灰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质地疏松,含沙多,粘结力差,透水通气性良好,但不保水保肥,在暴雨的溅击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石灰岩发育土壤质地粘重,暴雨时容易崩塌、滑坡。山体坡度大,坡耕地多,土壤流失量较多;县境西北部地区的严寒冰冻危害也偶有发生。这些自然因素制约着生态文明的建设。
2.3.2经济条件制约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等综合作用而成的,其中经济因素是根本性因素。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当人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料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当前制约隆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首先,把经济增长率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把GDP作为指挥经济发展的指挥棒。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没有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纳入其中,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为了经济的增长而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第二,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导致了经济活动的短期性。虽然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发展观的缺陷,也一再倡导与绿色文明相匹配的现代发展观,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追求生态的持续性原则,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可是这些并没有完全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在经济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还是会以生态效益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其次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个别地区还相当严重。实际中,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多采用的还是只开发不保护的态度,制约生态文明的建设。
2.3.3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
(1)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
由于工业的发展大规模占用土地,减少自然植被,导致自然生态价值下降。工业用地过于集中且规模偏大,土地资源消耗过快,使用效率低,工厂企业内的大面积绿地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利用。另外工业污染不仅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对环境更是一种威胁,"三废"及各种噪音污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同时,电磁辐射污染源广泛存在于工业、医学以及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等各个行业和领域,部分退役放射源由于收贮设施能力不足而无力全部回收,存在安全隐患。
(2)农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第一产业,对环境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局部地区的水源、土壤、农产品和生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污染。二是塑料薄膜、塑料袋、农药袋(瓶)、化肥袋等广泛使用,在广大农村土地上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三是畜禽规模化养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也造成了大气和水污染。四是农业种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流失使河道淤积,水库、山塘有效库容损失。
(3)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业对经济的有力影响是最为显著地,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对于隆回县国民经济的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二是对植物的影响,为了兴建宾馆和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另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植物的践踏、采集,也可能影响到植物生长。三是对动物的影响,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所制造的噪音会干扰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四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相当广泛和严重。五是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
2.3.4思想观念制约
目前隆回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众当中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深化,有些方面还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公众在环保意识发展与环保现状认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反差:公众普遍对短期的、小范围的、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境卫生问题了解度和关注度高,而对长远的、广泛意义的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度和关注度低。二是公民生态意识是重实际问题而轻人文教育,重直接问题轻间接问题,重整治轻预防,还没有完全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真正内涵。三是企业和公民还缺乏具有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命的自主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权利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形式多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而非公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是生态正义意识淡薄,公众参与的层次多停留在较低水平,内容多为宣传教育。四是缺少民间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机制,多强调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结果往往是政府中心工作一变,环境保护工作便退而次之,不能形成稳定的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和文化环境。五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是比较好面子、高享受,消费行为比较浪费,生活当中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比较容易有攀比的意识和想法,并且喜欢讲排场,这些都是中国人传统消费意识中的弊端,隆回县居民群众目前也有很大一部分存有这种传统的观念。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不断繁荣生态文化,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为打造"秀美隆回"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开创隆回县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新局面,把隆回县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3.2基本原则
3.2.1转变观念,科学发展
制度创新,典型示范。强化技术创新、观念更新和体制革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运行体系、环境支撑体系、人居建设体系、文化彰显体系和体制机制保障体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实现多层面多领域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3.2.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近期和长远、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的利益,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维护后代人的发展权益;既全面统筹、积极推动全局深层次的转变,又循序渐进、集中力量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保护和发展。
3.2.3调整结构,发挥优势
坚持产业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内结构升级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着力形成低能耗、低物耗、高附加值和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2.4广泛动员,全员参与
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组织引导协调推动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公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做,时时有行动、处处有生机"。
3.3发展定位
根据对隆回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定隆回县发展定位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核心,以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人本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新隆回。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以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宗旨,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最大程度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推动隆回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使隆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继续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静态总量减少10%以上。
3.4.2分项目标
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资源生态、发展方式、消费模式、体制机制等各项建设目标详见表3-1。
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目标表
表3-1
序号 类型 考核指标 2010年 2015年 属性
1 资 源 生 态 森林覆盖率( %)或林草植被覆盖率( %) 48.41 55.00 约束性
2 水域湿地覆盖率( %) 1.95 1.95 预期性
3 各类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 19.36 20.00 预期性
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数 限制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预期性
5 生态综合治理率( %) 100.00 100.00 预期性
6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预期性
生活垃圾处理率(%) 62.63 70.04
牲畜粪便处理率(%) 59.91 76.72
化肥农药施用减少比例(%) / 12.69
7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2.19 93.88 预期性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5.45 90.52
8 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 %) 100.00 100.00 预期性
9 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 %) 96.44 99.18 预期性
10 发 展 方 式 单位 GDP能源消耗降低(%) 21.00 20.00 约束性
11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10.00 10.00 约束性
12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量减少率( %) 12.00 12.00 约束性
13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率( %) 11.00 11.00 约束性
14 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 %) 37.51 60.00 预期性
15 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吨 /公顷) 0.01 0.01 预期性
1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97.35 98.00 预期性
17 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100.00 100.00 预期性
18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60 0.65 预期性
19 耕地比例( %) 15.32 15.32 预期性
建设用地比例( %) 7.10 7.32
20 消 费 模 式 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率( %) 23.40 45.00 约束性
21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13.30 17.05 预期性
22 生态环保产品消费比重( %) 35.52 55.00 预期性
23 市场包装限塑比重( %) 52.94 90.00 预期性
24 体 制 机 制 生态环境质量纳入政绩考核 已制定
考核办法 生态环境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约束性
25 生态文化推广体系 已制定生态 文化推广方案 方案基本落实 预期性
26 生态环境灾害应急预案与组织机构落实( %) 80.00 90.00 预期性
27 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 %) 65.00 91.00 预期性
3.5总体布局
3.5.1生态建设工程布局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积极开展石漠化治理研究和工程建设,打造全国石漠化治理产学研基地县;加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积极开展河流两岸、公路两旁绿化长廊建设;建立城镇园林绿化长效机制,推进园林绿化面积快速增长。凸显特色,在县城周边适宜地区栽种金银花,建设名副其实的"县花",增加县城的绿色、绿地,彰显城市活力。加快林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公益林管护水平。
3.5.2生态产业发展布局
(1)新型工业发展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①清洁能源
风能:开展风电资源的基本调查,加强测风数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建成白马山、磨子坪、望云山等一批风能发电项目;到2015年建成总装机容量145兆瓦的风能发电产业,逐步形成集风能发电和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体。
水能:合理利用水利资源,科学规划,加快促成中洲电站、江子田电站、元木山电站等中型水电站建成发电,到2015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5兆瓦。
生物质能: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林,2012年武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年发电量达到2.88亿千瓦时。
②农产品加工业
以富硒大米、三辣食品、龙牙百合、金银花等品牌产品为基础,创立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力争引进中国医药集团等央企在隆回建立金银花产学研基地,金银花精深加工为支柱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过30亿元;
(2)特色农业发展
以县域划分,东南部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烤烟和养殖业,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红薯和油料,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中药材和延季蔬菜。
①粮食生产基地
利用隆回县富硒资源优势,实施粮食产能工程,做大做强"富硒大米"品牌。以羊古坳、司门前、七江、高平、罗洪、六都寨、南岳庙、西洋江、横板桥、金石桥、鸭田、雨山铺等20个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稻基地70万亩,每年生产富硒优质稻谷32万吨以上,提供优质商品稻谷18万吨;发展玉米、马铃薯基地各5万亩。
②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加大金银花品种改良、基地培育力度,推广GAP种植,加强同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系,不断提高品种产量、质量和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实施"北药南扩"战略,在中低海拔乡镇全面推广金银花种植,力争到2015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亩产干花由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年产干花6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七江、罗洪、高平、金石桥、羊古坳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玉竹等中药材生产,到2015年,种植规模达2万亩。以北山、山界、三阁司、石门、荷香桥、桃洪镇等乡镇为重点,种植龙牙百合2万亩,年产新鲜龙牙百合2万吨。
③蔬菜种植基地
以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大水田、罗洪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萝卜、西红柿、豆角等蔬菜,建立高山延季蔬菜基地6万亩;以桃洪镇、雨山、周旺、北山、石门等县城及周边乡镇为重点,发展城镇专业菜地3万亩,保障县城蔬菜安全;以山界、三阁司、北山、雨山、南岳庙等乡镇为重点,建立"三辣"生产基地6万亩。
④优质油料生产基地
以三阁司、北山、山界、南岳庙等乡镇为重点,建立双低油菜示范基地6万亩,年产优质油菜籽1000吨,以周旺、雨山、北山、滩头、石门等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油茶基地10万亩,年产优质茶油2500吨。
⑤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抓好雨山、荷香桥基地单元建设。以滩头、岩口、周旺、雨山、石门、荷香桥、西洋江、横板桥、六都寨、荷田等10个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烟叶生产,到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4万亩,烟叶产量突破12万担,争创国家重点烤烟生产先进县。
(3)生态旅游发展
树立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整合资源,加强基础,做强产品,完善功能,把隆回县旅游融入桂林、张家界、崀山等大西南、湘西、湘中游大板块,成功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县,争创国家旅游强县。
①旅游定位
突出花瑶为代表的"生态、民俗、文化"特色,强化"神秘花瑶"旅游品牌;突出魏源故里游,强化魏源品牌;突出生态农庄游,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品牌;建立以花瑶为龙头的隆回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带,加快全县景区与张家界、桂林、崀山的拼块抱团。
②资源开发
搞好花瑶民俗风情、滩头纸文化、梅山文化、主题公园、名人故居、四座名山、乡村旅游等具有隆回特色的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开发。
③旅游商品
把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旅游商品市场,加大对隆回"三辣"、龙牙百合、金银花等土特产品的加工力度,开发香粉纸、竹编雕刻等一批传统工艺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④休闲农庄
利用好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乐欢天休闲山庄、九龙山庄、狐狸岛农庄、花瑶古寨、高州温泉和魏源温泉、建华青少年农业体验旅游基地的设施建设,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理想场所,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培植和发展乡村旅游。
3.5.3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按照经济主体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开发格局。根据发展现状和统筹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发展潜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开发密度三类指标,将全县划分为三大功能区。
(1)工业发展功能区
以县城桃洪镇为核心,以国省干线为连接轴,辐射金石桥、六都寨、荷香桥、石门、北山、周旺、滩头、横板桥等交通条件、工业基础、经济现状较好且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2)粮食生产功能区
主要包括西洋江、南岳庙、鸭田、司门前、羊古坳、高平、罗洪、荷田、七江、三阁司、山界、雨山铺、岩口等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较弱、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关系全县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
(3)旅游生态功能区
主要包括虎形山-花瑶国家风景名胜区、屏风界自然保护区、魏源湖森林公园、白马山森林公园、木瓜山水库库区、屺石水库库区、寨志水库库区、望云山林场、大东山林场、九龙山林场、大水田、麻塘山、小沙江、虎形山等县域内各景区、水源区、保护区、库区、林区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
第四章 建设任务和规模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和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方面的建设,涉及农业、工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和精神文明等6个领域,共计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4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6个,优化消费模式10个,构建生态文化体系6个。总投资1123943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4035万元。推进隆回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意义。各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详见附表1和附表2。
4.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1.1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
(1)公益林保护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公益林面积90.3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48.75万亩。对公益林加强管护、限制采伐强度,并逐步将退耕还林补助到期的生态林纳入公益林管理范畴,在低效生态林地开展森林抚育和优材更替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质量,有效改善隆回县境内森林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投入9030万元。
(2)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开展林火阻隔网络、火源管理系统和扑火机具装备等建设,加大防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形成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将隆回县的森林防火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工程项目投入2460万元。
(3)植保工程建设
为保护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提升隆回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降低防治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土建工程1600平方米,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6666平方米,配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全套设备。到2015年实现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80%。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68万吨,使农民增收2026万元,降低农药成本1305万元,节省防治用工1044万元,能有效提高粮食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
4.1.2退耕还林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隆回县内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度超过25度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规划期完成退耕地造林6.00万亩,封山育林5.00万亩,荒山造林6.00万亩。将有效改善隆回县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有利于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工程投资8270万元。
4.1.3水土流失治理
(1)长江防护林工程
自国家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隆回县实施了长防林一、二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50.1万亩。规划期内力争长防林第三期工程在隆回县实施,规划人工造林6.00万亩,低效林改造3.00万亩,中幼林抚育5.00万亩,封山育林4.00万亩。通过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扩大森林面积,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工程投资3500万元。
(2)坡耕地整治工程
坡耕地整治工程涉及隆回县小沙江镇和金石桥镇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包括分水冲、兰草垅、杉家垅、罗家溪、芒花冲、井青溪、上背冲、长垅塘、金竹江等9条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面积9750亩,其中:土坎水平梯田3000亩,植物篱坡式梯田675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30处,其中沉沙池400个,蓄水池150个,截水沟40处10千米,排灌沟渠180处60千米,道路60处20千米。工程投资3320万元。
(3)崩岗整治工程
崩岗是在降水、径流、重力等内、外营力综合作用在植被覆盖度低、质地松散、粘结力差、地面坡度较大的土壤上产生的,主要分布在隆回县北面的花岗岩地区,涉及麻塘山、虎形山、小沙江、金石桥、鸭田、高坪、羊古坳、司门前、大水田、七江、六都寨、荷田、岩口、北山等14个乡镇,共1617处。崩岗发展把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土地利用,且从崩口流出的浑水含有大量石英颗粒,酸性很大,流入水稻田立即引起减产,甚至不能耕种,危害严重,成为群众眼里的"田老虎"; 开展崩岗专项治理是控制崩岗沟壑发展,保护好下游地区农田、各项水利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规划期内主要是针对七江、荷田、羊古坳、司门前等乡镇的503处崩岗采取谷坊、挡土墙、拦沙坝和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集中整治,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生态环境的目的。综合治理面积4905亩,其中:坡改梯360亩,水土保持造林1665亩,经济林1515亩,种草1365亩,谷坊785处,拦沙坝193座,截排水沟70千米,跌水3056 立方米,挡土墙15793立方米,崩壁小平台840亩。工程投资2516万元。
(4)木瓜山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工程
规划期内完善水库灌区设施配套,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干、支渠衬砌防渗16.27千米,左干渠改造480米,倒虹吸管3处396.5米;改造中低产田12800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积4350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564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座;田间渠系150千米。工程总投资13905万元,2010年开始施工,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
(5)六都寨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工程
完善六都寨水库灌区设施配套,解决36.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力争2015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投资15660万元。
(6)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对县内重点小型水库实施帷幕灌浆、大坝整形护面、改造溢洪道和涵卧管等工程,力争在2015年完成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消除隐患,使水库在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洪水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兴利除害和防洪度汛安全的目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工程投资38880万元。
(7)西洋江小流域综合治理
西洋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隆回县西部,涉及横板桥、西洋江镇和大水田乡3个乡镇69个行政村,包括长龙塘、龙沅江、杉树湾、双南冲、田心桥、张新潮等六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8.25万亩,其中:坡改梯3000亩,水土保持林10290亩,经果林6390亩,封禁治理7032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96处,其中山塘23座,谷坊15座,拦砂坝3座,沉沙池84个,蓄水池41个,护岸工程11处4.3千米,排灌沟渠10处9千米,生产道路6.5千米。规划期内通过对江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能够调解因缺水引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争水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项目投资1520万元。
4.1.4石漠化治理
对隆回县溶岩地区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在全县进行人工造林30000亩,封山育林60000亩;确保隆回县内石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初步遏制石漠化发展趋势,保护和恢复植被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建设好隆回县的生态屏障。工程投资5400万元。
4.1.5环境综合治理
(1)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建设项目
规划在隆回县岩口镇、司门前镇、荷香桥镇、六都寨镇、金石桥镇、滩头镇、虎形山瑶族乡等乡镇,项目占地100000亩,其中:耕地20000亩,荒地80000亩。建设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性工程、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投资40000万元。
(2)保护性耕作项目
为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肥料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新建秸杆沤池2700个,共8100立方米;新建积造池1350个,共4050立方米;新建农家肥积造堆放场2700个,共5400平方米;田间渠系修缮52150米,田块调整680000立方米,田埂维修27000米。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投资1290万元。
(3)易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规划期内在易灾区完成坡改梯3759亩,经果林12252亩,水保林11487亩,封禁治理71502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6处,改善生态环境。工程投资3290万元。
(4)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在隆回县内,实施土地整治面积23850亩,改善隆回县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项目投资12400万元。
(5)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项目
通过详细调查污染源污染影响范围,划分土壤安全级别,进行安全调控和安全利用的监督管理,对污染严重区域进行修复治理。通过土壤修复后,土壤中总铅等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项目的实施,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高植物生长量,增加农业收入。项目投资3000万元。
(6)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系统。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投资11165万元,建设污水管网73.8千米;二是对隆回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年处理量达到300万吨,建成后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投资9000万元。
(7)固体废物综合处置规划
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采取进社区、学校、村庄、印刷宣传册,宣传生活垃圾的类型、分类方法等,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引导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①在隆回县内25个乡镇建立垃圾处理场,日处量生活垃圾共90吨,通过建设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卫生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和管理区以及相配套的公用设施;购置相应设备。通过对乡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是从源头治理垃圾,改善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条件。项目投资25000万元。
②在县城建立垃圾处理场,建成后可年处理垃圾12万吨,可大大改善县城的生态环境。项目投资15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
(8)隆回县环境监测业务执法用房和花瑶民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
①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目前环境保护监测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监测技术要求和环境管理的需要,经隆回县委、县政府批准,在隆回县桃洪镇朝阳路147号修建一栋建筑面积为1500平米的监测中心大楼,并根据《全国监测站建设标准》按照三级站标准配备好相关仪器设备。监测执法业务用房修建好后和监测能力三级站达标验收后,能够大大提高隆回县环境监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及社会。
②隆回虎形花瑶风景名胜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风景名胜区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特建立花瑶风景名胜区监测分站。征地15亩,修建一栋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环境监测网络中心和20个自动监控观测点,配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③隆回县环境监测业务执法用房和花瑶民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共投资5100万元。
4.1.6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硬件建设,建造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种子检测综合大楼,提供农产品检测、种子检测、农业技术服务以及农业有害生物预警。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项目投资1200万元。
4.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及节能减排,转变隆回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金银花、龙牙百合)、旅游业等特色产业。
4.2.1调整产业结构
(1)特色蔬菜
规划建高山延季蔬菜基地60000亩,城镇专业菜地10000亩,年出产商品菜15万吨;新建冷藏库15座,库存量达到2000吨;新建蔬菜大棚基地4000亩。项目总投资14450万元。
(2)富硒粮食
在雨山铺、羊古坳、司门前等20个乡镇建立优质稻基地70万亩,每年生产富硒优质稻谷32万吨,提供优质商品稻谷18万吨;建立玉米、马铃薯基地各5万亩。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面积30万亩,培训农民6万人次。重点引进、扶持2家粮食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三品"认证,打造隆回县粮食作物知名品牌。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
(3)优质烤烟
隆回县很多乡镇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烤烟产业连续3年上了新台阶;如今烤烟成了村民发财致富的阳光产业和"黄金"产业。规划对9.00万亩烟田进行水、路配套工程配套,促进隆回烤烟产业的发展。项目投资10250万元。
(4)油茶产业
在周旺、雨山、北山、山界、南岳庙、横板桥、桃洪镇、石门、荷香桥、岩口等乡镇建设10万亩油茶基地,其中:新造5万亩,低产林改造和品种改良5万亩,建5000吨茶油加工厂1个。项目总投资835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700万元。
(5)毛竹产业
以低改为主、新造为辅,建立毛竹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基地30万亩,其中:低改27万亩,新造3万亩,基地分布在司门前、大水田、高坪、七江、六都寨、荷田、岩口、滩头等8个乡镇;同时,进行加工基地建设,至2015年实施竹产业年产值70000万元。项目总投资18360万元。
4.2.2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1)标准粮田建设
在全县各乡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20000亩,新修机耕道50千米,维修机耕道120千米,新修排灌渠道200千米,维修排灌渠道400千米。项目完成后,每亩可增产42公斤,年增总产2.2万吨,年增产值4048万元。项目总投资11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
(2)优质稻推广
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面积15000亩,示范推广优质稻面积15000亩,同时,配套建设灌排渠系工程、维修机耕道等。项目投资7910万元。
(3)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拓宽合作领域,逐步实现实现现代耕作方式、管理方式、现代农机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联合组建专业公司、专业协会,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产业组织形式,发挥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基地优势,实现生产加工与基地联合,共同做强产业集群。推广农场模式化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先进技术普及率和技术标准到位率;携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规模经营跨区作业面积。积极探索城镇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联合建设、经营和管理机制,使城镇建设、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4.2.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农业
①金银花产业化开发
建设金银花品种改良与金银花GAP规范化种植基地320000亩。对原有180000亩老金银花基地进行品种改良,使老基地良种率达9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0%以上,不断提升金银花品质。选育8个以上良种,年产金银花组培苗800万株,建设1-2家大型金银花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桃洪镇建设一个专业化的金银花产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50亩。建立金银花研究所,使金银花产业按照"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2000万元。
②隆回县龙牙百合产业化项目
在以北山乡、山界回族乡、三阁司乡等为主的南面各乡镇,新发展龙牙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0亩,选育抗病性强的龙牙百合新品种2-3个,年产龙牙百合试管种球10万公斤,并扶持1-2家龙牙百合精深加工企业,在桃洪镇建设一个面积50亩的专业化龙牙百合交易市场。项目投资9500万元。
(2)旅游业
①魏源故里、虎形山花瑶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景区建设民族风情园,并对景区公路、游客服务点、指示牌、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给排水、环保厕所、污水处理设施、供电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游客接待能力。项目投资19500万元。
②魏源湖风景区开发项目
在县城的六都寨灌区管理局处修建占地15亩的旅游车站,在六都寨镇建一个中心车站;在库中的双江孤岛、排溪虎头岛、火烧屋场按欧美建筑风格构建能接纳300人的旅游渡假村4处,修建400人左右的小型宾馆4座,建配套的火烧屋场公园一处,雪峰山民俗村一处,野外射击场一处,建设六都寨水库旅游会议中心一处,国际大剧院一处;大力兴办绿色产业,在六都寨水库风景区大坝右岸利用六西公路两边建设一条旅游服务街,展示隆回名优特产,并建立观光农业。项目投资5100万元。
③木瓜山水库风景区开发项目
兴建旅游渡假村,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兴建旅游产品工业区,兴建水上游乐项目滑水、摩托艇等,兴建旅游车站。项目投资5000万元。
④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
在隆回县雨山镇五里村扩建100亩林果园、100亩蔬菜园、100亩农耕园、100亩水产开发园,整个农庄增加床位300个,餐位300个,扩建项目占地668亩,其中餐饮、住宿、员工宿舍、农博会、会议中心、道路等建设用地268亩,休闲项目发展到30个,能同时容纳600多人食宿的大型乡村旅游山庄。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目前已投资300万元。
结合全县旅游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重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县域内,扩改乐欢天休闲山庄狐狸岛休闲农庄和九龙休闲山庄3个,续建高州温泉和金银花休闲山庄2个。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目前已投资8000万元。
4.2.4节能减排
(1)节能改造工程
在隆回县内,改造中小学249所锅炉、矿热炉低压动枋无功功率补偿及组合式电极系统接触方式节能改造12500KVA、学校白炽灯改造、改造路灯7800盏、公交车节能改造100台。项目总投资131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万元。
(2)六都寨电站技改项目
六都寨电站技改项目工程主要改造内容为一级电站2台主设备、二级电站4台主设备更新改造,升压站设备维修改造,输水压力钢管防腐处理和输变电线路改造。项目投资2450万元。
(3)旅游服务设施节能减排措施
①运输工具
在各旅游区内旅游客运车辆广泛采用新型混合燃料动力汽车、液压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②道路
在交通运输道路和车辆停靠场所安装节能交通标志信号,游道建设尽量利用当地天然的块石、卵石或木材,减少水泥的用量。
③建筑
建筑材料:建筑用材尽量多采用竹、木建材或节能、环保、保温材料。如使用木质材料就是一种长久的生物固碳;再如采用Low-E中空节能玻璃制作的门窗,增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门窗的能耗,是改善建筑热、光环境质量、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步骤;其它如建筑玻璃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顶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建筑物内使用LED节能灯照明、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温度和湿度等等。
外围护结构保温:建筑外墙采用EPS板薄抹面外保温系统。屋顶采用XPS保温系统。以EPS板为保温材料,玻璃网增强聚合物砂浆磨面层和饰面涂层为保护层。通过外保温体系将导热系数大幅降低,并有效地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在内外墙交界处、梁柱、门窗交接处尽可能减少热量传递。此外,合理考虑门窗洞口与墙体的窗墙比,尽量减少热损失。
采用低传导铝质型材作为门窗框材料,并通过"空腔"和"断桥"设计,有效地控制户外雨水和冷空气的侵入,并减少该处的热损失。
屋面防水与绿化:屋面采用高分子卷材防水,通过材料优良的延展性,有效地防止了屋面开裂问题。并通过虹吸式排水系统保持屋面干燥快速排尽多余的水分。部分屋顶设置绿化系统,降低了屋顶温度的变化幅度,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放入恒定,改善了室内小环境,并有利于监狱环境的美化。
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平面采用规整的形体。通过有效的功能分区,尽量减少因为采光通风而导致的平面凹凸,减少外墙表面积,从而减少因散热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建筑内部热损失。
节水:在满足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采用如下节水措施。在公共卫生间等用水集中的地方加设水表,做到用水有量。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采用节水型产品。卫生间坐便器采用6L冲洗水箱,蹲便器和小便器采用自闭式冲洗阀,水龙头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
电气节能: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适当增大电缆与导线截面;电缆、导线敷设,尽量避免线路迂回;选用新型高效节能灯具及合理的设置开关;室外亮化工程采用高效节能的全自动控制系统;厕所及楼道安装声控灯等。
暧通节能:对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循环水泵以及所有通风与末端空调设备等的选型,充分考虑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选择高效节能、运行成本低的优良产品。所有空调冷热水管道、空调送回风管道均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减少系统的冷热量损失。室外新风及室内排风尽可能进行全热交换,设置热回收系统;在室外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和全新风系统。
设备节能:所有建筑内设备、管线、开关、阀门等选型上选择节能型、环保型,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4.3优化消费模式
4.3.1集约利用土地
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配置、规划、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综合平衡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强化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土地资源利用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土地要素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节约利用土地评价考核体系。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和占用占补平衡制度,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农地的合理利用,改变粗放经营、浪费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努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和城镇规模提升,搞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衔接,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城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在近城镇村施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强城乡土地的经营与管理;做好土地收储工作,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4.3.2优化用能结构
有效控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供应系统,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向低碳能源消费结构转换。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在能效提高、电力生产与输送、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引进能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新技 术。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序推进风能及其它能源的开发。
(1)水能发电
规划建设中州、元木山以及江子田三座发电站,中州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6.5兆瓦,元木山电站装机容量为15兆瓦,江子田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1兆瓦。项目总投资51100万元,到2010年底已完成21600万元。
(2)风能发电
规划在白马山、磨子坪、望云山三处建设风力发电场。三处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分别为3.5兆瓦、8兆瓦、1.25兆瓦。项目总投资147000万元。
(3)生物质能发电
在县城工业园区由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设计装机容量为4×12兆瓦次高压中温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为2.88亿千瓦。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充分利用隆回县的稻壳和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有利于节能、环保,而且还能促进隆回县的粮食种植、加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进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项目总投资29700万元,到2010年底已完成3000万元。
(4)农村沼气建设和利用
户用沼气建设配套"三改"率达80%以上,主要安排在南面13个乡镇;联户沼气工程以联户供气、发电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安排在全县畜禽产业重点养殖小区。建设户用沼气池5000口,小型沼气工程300处,中型沼气工程30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厌氧净化沼气池50处。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到2010年底已完成500万元。
(5)太阳能装备制造和利用
一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安排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乡镇村;二是推广太阳能路灯,主要安排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政府所在地;三是太阳能发电,主要布局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益性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00台,太阳能路灯150盏。项目总投资7020万元,到2010年底已完成135万元。
(6)地热能建设
隆回县有五处地热温泉,分别是高洲温泉、魏源温泉、禾木山温泉、马落桥温泉、小沙江响龙温泉,温度为23—48.5℃,水流量4—15L/s。已掌握的五处地热资源全年的热能为67375×106 kcal,相当于962万吨标准煤,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全县已开发了金石桥"高州"和司门前"魏源"两处温泉,主要用于疗养旅游,现已初具规模。一是新开发禾木山、马落桥、响龙三处温泉,二是在原有的高洲温泉和魏源文温泉重点开发疗养旅游项目,三是发展高科技种养业地热种植(种粮)和养殖(养鱼),充分利用资源。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7)可再生能源建设
在26个乡镇建设油桐、黄连木等可再生能源林基地50000亩,并建设一条年生产5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
4.3.3鼓励生态产品消费
(1)倡导绿色消费
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鼓励购买和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广普及节水、节能产品和器具;倡导住房适度消费,鼓励使用环保装修材料;拒绝过度包装,提倡购买简装和大包装商品;深入推进禁塑工作,大力提倡使用布袋、菜篮;积极推动"换物超市"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为闲置物品和废旧物品互换提供平台,促进物品循环利用。接待服务场所广泛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洁具用品,设置废弃物回收箱,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能利用的废弃物回分类回收利用,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采取无公害处理。
(2)实施政府绿色采购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与绿色消费计划,优先采购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 认证的企业产品,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比例。
(3)培育节俭环保的生活方式
大力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绿色出行,做好"使用节水型洁具、使用节能型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购物使用布袋子、拒绝一次性日常用品、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环境保护6件事,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推进"节能减排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开展"节能环保家庭"、"节能减排行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4)推进绿色办公
开展以节约、节能为主题的"绿色办公"活动,建设节约型机关。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的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杜绝过度装修办公室、会议室,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完善公务车辆配备配置标准和管理制度,压缩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加强办公电器设备待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无纸化办公;高效利用办公用品,提倡双面用纸,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减少一次性办公耗材用量。
4.4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4.4.1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生态文化推广体系领导机构,形成生态文化推广长效机制,严格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按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坚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施能源审计,限制"两高一低"的项目进入。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探索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环境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纳入乡镇以及发改、环保、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设立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全面拓宽生态环境建设投融资渠道。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应急工作,生态环境灾害应急预案与组织机构落实率达到90%。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通过与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合作,扩大交流渠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达到91%。
4.4.2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
(1)文物保护维修及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开发利用
建设魏源纪念馆,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开展文物维修保护4处,建筑面积19204平方米;建立一个总公司负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滩头年画、呜哇山歌及七江炭花舞保护与开发,出版系列书籍、影音作品。项目投资8000万元。
(2)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基地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基地,同时,也是全县生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方;拟占地面积50亩,主体建筑2500平方米,整个工程的平面布局采用庄园式四合院结构。主要建设内容:大型展示厅,花瑶挑花、花瑶山歌、滩头年画刻板印制、手工造纸、凿花等非遗项目演示厅和节目(表演)演出厅,技艺培训室、办公用房、仓库等。项目投资6000万元。
(3)滩头纸品交易市场
整体打造一条纸文化街,主要包括恢复街区的历史风貌,引进一批年画、色纸、花纸、抄纸和香粉纸等老字号作坊落户,带动开发纸文化产业;建立"滩头纸文化博艺园",用以展示古代手工造纸和刻印年画工艺。项目投资5000万元。
(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维修
全县共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需要抢救维修,需维修恢复本体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搬迁安置住户80户,并增加相应的消防设施工配置和文物陈展。项目投资3000万元。
(5)魏源国际演艺会展中心
魏源国际演艺会展中心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剧场一个,座位1500,展馆一个,1000平方米。展览廊1000平方米,能容纳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若干个,能容纳500观众的音乐厅一个。项目投资4000万元。
(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建设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10个区域站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26个乡镇农技站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项目投资3087万元。
4.4.3全面开展生态教育
大力普及生态教育,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增强群众生态意识上升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加强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定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掌握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林业理论以及生态政治、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道德等科学知识,将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意识,作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开展环保知识"六进"活动,在学校、企业、农村、机关、军营等地广泛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通过评比、竞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广大群众对生态环保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作用,将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课程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培育青少年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和情操。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地区生态教育的基础,增加环保知识书籍的藏书量,加大书籍的更新速度,将生态教育逐步向农村推进。结合普法等长期开展的工作,进行环保宣传教育,逐步使生态教育常规化、制度化。
第五章 环境影响与效益分析
5.1试点任务的环境影响评价
隆回县通过多年的环境治理、造林绿化,全县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森林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提高。本规划的项目建设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系统为主,生态环境良好。
5.1.1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1)在造林整地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轻微的水土流失。
(2)农药、化肥残留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后,为防治有害生物和促进生长,将使用极少量的农药和化肥,有可能对土壤、地下水产生轻微污染。
(3)林道、防火道等附属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林道、防火道布设不合理,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路面修建太宽,纵坡坡度大,密度布设不合理,将产生水土流失和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恶化,降低林地利用率。
(4)工厂的建设,在建成投厂后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
(5)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工棚可能临时占有少量林地,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栖息会产生影响,管理不当,施工人员可能少量采伐其它林木。
(6)构筑物的建造施工期由于场地扬尘造成空气环境影响,以及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在施工各阶段,若现场无隔音减噪措施,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剩余建筑材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1.2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
林地清理严禁炼山,注意保留原有天然阔叶林。改变传统的整地方式,原则上采用穴垦整地,"品"字形布穴,沿等高线栽植和设立植被隔离带。在山顶、坡脚、沟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要保留5~10米的原生植被,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系裙,山脚穿鞋"。项目区坡度较平缓,通过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项目实施不会产生较重的水土流失,相反,项目建成后,能增加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提倡尽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不用或少用农药。在施用肥料时,采用挖施肥沟施放,施后立即覆土,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在病虫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药剂或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
苗木包装使用易降解的纸质容器,不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容器。
(3)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建设多树种的保护带等方式,尽可能营造和保护各类生物适生的森林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降低到较低的程度。
(4)附属设施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
充分利用现有的林道和防火线。新的林道和防火线等附属设施建设,宽度、纵坡和布局要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使它们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5)森林资源保护
项目建设施工和采伐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禁止采伐周边森林中的林木,防止对周边森林资源产生破坏。施工的临时建筑尽量不占林地,如占有少许林地在拆除时要进行植被恢复。
(6)厂矿"三废"污染防治措施
建立项目建设准入制度,达不到生态环保型企业,不准进入县内投资建设;同时,加强厂矿企业对"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达不到生态环境标准的不准投入生产。
(7)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构筑物的建设过程对施工场地定时洒水降尘,运输车辆慢速行驶,对场地容易起尘的原材料进行遮盖,进而有效的减少起尘量;并拟修建隔声屏障,通过阻隔降低噪声的影响。经阻隔后,环境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针对施工固废,拟设置固废临时堆放场,对建筑废物临时堆存,可回用部分尽可能回用,不可回用部分运往部门制定堆放点。通过采取规范的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是可以接受的。加强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5.1.3环境影响评价
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生态公益性项目,非开发性项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相对于其它建设项目,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只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措施,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对污染源进行审慎的分析,加强管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物的控制,项目建设和运行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项目建设对环境正面影响是全局的、长期的,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也是可以通过相关措施降低到最低限度。
5.2效益分析
5.2.1生态效益
(1)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增加森林面积,提高隆回县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为区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治理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利于生态效益的良性发展,有效的减少径流系数、洪水流量,从而可以起到一定的滞洪作用。通过工程措施,如护岸、渠系等,可以有效的保土保水,也大大增加了土壤肥力,使水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固土保肥作用,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植被还可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并能大量杀灭病菌,从而净化空气。同时绿化面积的增加也使动物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大,维持生态平衡。
(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污水处理厂、乡镇垃圾场的建立,采用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从源头治理垃圾,能改善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条件;通过对江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绿化,不但能够改善人民居住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能防止洪水侵害,真正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同时,木林绿化率的提高,促进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4)促进节能减排
通过清洁能源的建设,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模式和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了节能减排。
5.2.2社会效益
(1)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将使广大隆回县人民受益,对不断加快隆回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安宁的大好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期间,管理、采收、加工利用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可增加广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减少社会就业压力。民以食为天,标准粮田建设,优质稻的推广,必将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高效农业、高效林业可为隆回县传统产业在新形势下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新技术等,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林业经营的科技水平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农户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可获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能有效地更新传统的生产观念,增强市场意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向广大农民推广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对促进隆回县文化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生态文明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影响
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于解决垃圾急剧增加与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矛盾、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具有更为长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江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能够调解因缺水引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争水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达标验收后,能够大大提高隆回县环境监管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心建好后 能够大大提高隆回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通过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各种侵蚀带来的土壤不稳,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同时对河道的清淤和护岸,可实现减少洪涝灾害,改善全县河网水质。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多种功能,对减少旱涝灾害、促进农业丰产丰收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隆回县旅游业的建设,不仅给直接从事旅游经营与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其他相关产业、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旅游和项目建设,综合营造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和快乐,达到人与环境、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拉动与旅游相关的宾馆、饭店、交通、购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的经济网络链,使旅游业与各类服务业在更大程度上达到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最终达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
5.2.3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带动加工业、运输业、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规模效益、适当集中连片的总体布局,注重标准和质量,加强后期管理,实现荒地增绿、资源增值、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确保隆回经济的健康发展。
(1)项目实施后,中药材林、油茶和毛竹产业、特色农产品等基地将产出大量的农林产品,估算项目总产值519.36亿元,年均产值103.87亿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按每口沼气池年节省生活用能开支80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燃料费、电费、化肥和农药等直接开支400万元,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一年节电488度,20000台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节约用电976万度,可节省开支585.6万元。
(3)根据市场调查和初步测算,年产10万余吨垃圾站,对城市居民生活增垃圾分类处理加以利用,以玻璃、金属、橡胶、塑料、纸张五项,年创收益超过600万元。
(4)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建成后,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推广,预计农业生产总产值将会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全年可增加农业总产值1000多万元。
(5)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等高效、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将对隆回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贡献。
(6)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改善了旅游区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游客接待能力,安排当地农户就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1强化政策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方式,充实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加强检察司法工作,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制定出台《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
制定生态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先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项目,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定期公布优先、鼓励发展、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与工艺目录和生态产品标准,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流动。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型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政策,大力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领域,对重点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项目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
制定节能减排配套政策。严格实行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制定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引导社会、企业节约资源,重点推进商业、民用节能及政府机构节能,鼓励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6.2整合多种资金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制定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共担、投入与效益共享的资金筹措与融合的渠道,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资金管理体制,统筹运用预算内外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使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农村沼气池国债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在隆回县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确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外援,鼓励社会资金转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先审后拨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投资问效、追踪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实行责任追究。
6.3广泛宣传教育
6.3.1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态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1)利用公共传媒宣传
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包括报纸宣传、电视节目和广播等形式的媒体,进行合理的生态文明宣传方案制定,促进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
制作播放生态文明节目,每周至少播放一次内容不少于20分钟的节目,定期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试点单位负责人进行访谈,让公众理解、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加强报纸的宣传作用。结合各报纸的定位和受众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漫画等形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
重视户外标语和广告的宣传作用。在人群密集的汽车站、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设置一定比例的生态文明公益广告。充分发挥各类宣传栏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和社区,利用已有和设置专栏,张贴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措施、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
(2)利用网络宣传
建设"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网站,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容进行宣传。依托隆回县公众信息网、教育网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地信息站,设置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专区,以图片、文字、视频、论坛和博客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公众通过网络开展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讨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对于点击率高的稿件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给予一定奖励。
(3)利用社区宣传
以社区环境小品、社区公共宣传栏、社区文化设施为载体,一方面主动向居民宣传日常生活中生态理念和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活动,让居民主动参与其中。
(4)利用学校宣传
积极利用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向企业、社区以自制漫画、工艺品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6.3.2开展不同层次的生态创建活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推进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工地、环境教育基地等"多绿"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绿色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写字楼、办公楼的节能低碳生态化改造,逐步开展生态办公楼创建活动,鼓励人人争当绿色明星、户户争做绿色家庭、企业争创绿色企业。
6.4创新体制机制
6.4.1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贯穿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制定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区域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探索政策、法规等战略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强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实施重大开发建设活动时,要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6.4.2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事项实行公示和听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公众诉求渠道,接受公众监督,形成社会普遍关心和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类企业要自觉遵守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保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
6.4.3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
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国内外环保合作和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把利用外资与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外资投资高新技术、污染防治、节约能源、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
6.4.4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负责,推进政府任期和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使各乡镇、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实处。
第七章 组织实施
7.1加强组织领导
隆回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了隆回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室、发改局、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林业局、农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商务局、教育局、卫生局、统计局、旅游局、文化局、畜牧水产局、城乡规划管理局等19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县发改局,具体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建立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调动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7.2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责任体系,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强力推动,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解决重大问题;人大要做好立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政府要提高执行力,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政协要积极履行职能。拓宽信息发布渠道,规范新闻发布制度。探索有效形式,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作用,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落实责任目标。实行层级目标责任管理,将责任细化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同时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由县长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中共隆回县委 隆回县人民政府加强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要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7.3建立评估体系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年初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交当年的任务建设考核目标,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分发到各任务建设责任单位。到年底(12月31日,其中:涉及统计、财政等部门的指标可于次年1月20日前),各任务建设的责任单位按照年初提出的任务建设考核目标和要求填报目标完成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送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责任单位的相关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供考评分值与下一年度任务建设的建议;于次年1月25日前提出初评结果,及时向各责任单位反馈初评结果。各责任单位收到初评结果后,对初评结果有疑义或异议的,可在5个工作日内向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复核,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并予答复,情况较复杂的可顺延5个工作日。评审和复核完成后,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应将考核结果和年度总结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7.4推行奖惩机制
在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和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设立科学的、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并将目标考核、领导干部考评及社会评价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县委县政府联合组成督察组,对各相关单位的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包括生态建设工程进展、资金到位情况、验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定期在全县通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根据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指数优劣状况,对其实施经济奖励或处罚,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湖南省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任务汇总表
附表1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所在地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合 计
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 生态公益管护 续建 隆回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90.3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面积48.75万亩,
在低效林地开展森林抚育和优材更替工程建设。
2 长江防护林工程 续建 隆回县 人工造林6.00万亩,低效林改造3.00万亩,中幼林抚育5.00万亩,封山育林4.00万亩。
3 退耕还林工程 续建 隆回县 退耕地造成林6.00万亩,封山育林5.00万亩,荒山造林6.00万亩。
4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隆回县 人工造林3.00万亩,封山育林6.00万亩。
5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新建 隆回县 林火阻隔网络建设、火源管理系统建设、扑火机具装备建设。
6 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建设项目 新建 隆回县 建设规模:整治8个村以上,项目占地10.00万亩,隆其中耕地2.00万亩,荒地8.00万亩。建设主要内容:100个自然村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性工程、小河流域治理等。
7 隆回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续建 桃洪镇 建设长度73.8千米。
8 隆回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续建 桃洪镇 年处理量300万吨。
9 隆回县城垃圾处理场 新建 桃洪镇 年垃圾处理量12万吨。
10 乡镇垃圾处理站 新建 隆回县 1、25个乡镇垃圾处理站日处量生活垃圾共90吨;2、建设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卫生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和管理区以及相配套的公用设施;购置相应设备。
11 隆回县环境监测业务执法用房和花瑶民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 新建 桃洪镇 修建一栋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监测中心大楼,根据《全国监测站建设标准》按照三级站标准配备好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在隆回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内新建一个监测分站。征地15亩,修建一栋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环境监测网络中心和20个自动监控观测点,配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12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项目 新建 桃洪镇 1、治理区内污染源。2、详细调查污染源污染影响范围,划分土壤安全级别。3、安全调控和安全利用的监督管理,对污染严重区域进行修复治理。通过土壤修复后,土壤中总铅、六六六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3 易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新建 金石桥、小沙江、虎形山 坡改梯3759亩,经果林12252亩,水保林11487亩,封禁治理71502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6处。
14 西洋江小流域综合治理 新建 大水田、横板桥、西洋江 综合治理面积8.25万亩。
15 坡耕地整治 新建 金石桥、小沙江 土坎水平梯田3000亩,植物篱坡式梯田675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30处。
16 崩岗防治 荷田、羊古坳、七江、司门前 治理崩岗503处。
17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隆回县 土地整治面积23850亩。
18 木瓜山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 新建 木瓜山 1、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干、支渠衬砌防渗16.27千米,左干渠改造480米,倒虹吸管3处396.5米;2、改造中低产田1.28万亩;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积4350亩;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564亩;5、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座;6、田间渠系150千米。
19 六都寨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 新建 六都寨镇 灌区干、支渠衬砌防渗35.5千米,改造倒虹吸管1107米,附建物188处;改造中低产田1.62万亩,土地综合整治6200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田间渠系173千米。
2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新建 隆回县 解决36.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渠、管道、高位水池
21 植保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 隆回县 土建工程1600平方米,标准病虫观测场6666平方米,配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全套设备。到2015年实现粮食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80%。
22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种子检测综合大楼 新建 桃洪镇 1.农产品检测;2.种子检测;3.农业技术服务;4.农业有害生物预警。
23 保护性耕作项目 新建 隆回县 新建秸杆沤池2700个,共8100立方米;新建积造池1350个,共4050立方米;新建农家肥积造堆放场2700个,共5400平方米;田间渠系修缮52150米;田块调整680000立方米;田埂维修27000米。
24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改造 隆回县 帷幕灌浆、大坝整形护面、改造溢洪道和涵卧管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5 隆回县蔬菜
产业 新建 隆回县 1、建高山延季蔬菜基地6.00万亩,城镇专业菜地1.00万亩,年出产商品菜15万吨;2、新建冷藏库15座,库存量达到2000吨;新建大棚蔬菜基地4000亩。
26 金银花产业化开发 新建 隆回县 新发展金银花GAP种植基地32万亩,对现有18万亩老金银花基地进行品种改良,选育8个以上良种,年产金银花组培苗800万株,建设1-2家大型金银花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占地面积50亩的金银花专业交易市场。建立金银花研究所。
27 隆回县龙牙百合产业化项目 新建 隆回县 新发展龙牙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选育抗病性强的龙牙百合新品种2-3个,年产龙牙百合试管种球10万公斤,建设1-2家龙牙百合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占地面积50亩的龙牙百合专业交易市场。
28 隆回富硒粮食产业 新建 隆回县 1、建立优质稻基地70.00万亩,生产富硒优质稻谷32万吨;玉米、马铃薯基地各5.00万亩。2、先进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面积30.00万亩,培训农民6万人次。3、重点引进、扶持2家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培育1个知名品牌。
29 隆回烤烟产业 新建 隆回县 9.00万亩烟田烟水烟路配套。
30 油茶产业基地建设 新建 隆回县 改造低产林5万亩,新造5万亩,建5000吨茶油加工厂1个
31 毛竹林基地建设及竹纤维加工项目 新建 隆回县 低改27万亩,新造3万亩;加工基地建设。
32 节能改造工程 新建 隆回县 改造中小学249所锅炉、矿热炉低压动枋无功功率补偿及组合式电极系统接触方式节能改造12500KVA、学校白炽灯改造、改造路灯7800盏、公交车节能改造100台。
33 节能减排--六都寨电站技改项目 改建 六都寨镇 六都寨电站技改项目工程总投资估算为2450万元,主要改造内容:1、一级电站2台主设备、二级电站4台主设备更新改造;2、升压站设备维修改造;3、输水压力钢管防腐处理;4、输变电线路改造等。
34 隆回县魏源故里虎形山花瑶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隆回县 1.建设民族风情园。2.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增加游客接待能力。主要有景区公路、游客服务点、指示牌、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给排水、环保厕所、污水处理设施、供电及通信网络等。
35 魏源湖风景开发项目 新建 六都寨镇 1、兴建旅游车站:在县城的六都寨灌区管理局处修建占地15亩的旅游车站,另在六都寨镇建一个中心车站。2、兴建旅游渡假村:在库中的双江孤岛、排溪虎头岛、火烧屋场按欧美建筑风格构建能接纳300人的渡假村4处;建400人左右的小型宾馆4座,建配套的火烧屋场公园一处,雪峰山民俗村一处,野外射击场一处,再开辟望云山、白马山温带森林牧场,六都寨水库旅游会议中心一处,国际大剧院一处。3、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大力兴办绿色产业,在六都寨水库风景区大坝右岸利用六西公路两边建设一条旅游服务街,展示隆回名优特产,并建立观光农业。
36 木瓜山水库风景区开发项目 新建 木瓜山 兴建旅游渡假村,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兴建旅游产品工业区,兴建水上游乐项目滑水、摩托艇等,兴建旅游车站
37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扩建项目 扩建
雨山镇五里村 扩建100亩林果园、100亩蔬菜园、100亩农耕园、100亩水产开发园,整个农庄增加床位300个,餐位300个,扩建项目占地668亩,其中餐饮、住宿、员工宿舍、农博会、会议中心、道路等建设用地268亩,休闲项目发展到30个,能同时容纳600多人食宿的大型乡村旅游山庄
38 隆回县休闲农业建设项目 新建 隆回县 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扩改乐欢天休闲山庄、狐狸岛休闲农庄和九龙休闲山庄3个; 续建高州温泉和金银花休闲山庄2个。
39 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新建改造 隆回县 改造中、低产田22.00万亩,新修机耕道、田间道120千米、新修排灌渠道200千米、维修机耕道和田间道120千米、修排灌渠道400千米。
40 优质稻推广 新建 隆回县 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面积15000亩,示范推广优质稻面积15000亩,同时,配套建设灌排渠系工程、维修机耕道等。
三 优化消费模式
41 中州电站 新建 三阁司乡 中州电站总装机16.5兆瓦,项目内容为大坝、厂房、机电设备及并网线路等。
42 元木山水电站 新建 北山镇、桃洪镇 元木山电站总装机15兆瓦,项目内容为大坝、厂房、机电设备及并网线路等。
43 江子田电站 新建 北山镇 总装机17.1兆瓦
44 隆回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工程项目 新建 桃洪镇 本工程用地面积257亩,总装机4×12兆瓦。
45 农村沼气工程 新建 南面13个乡镇 户用沼气池5000口,小型沼气工程300处,中型沼气工程30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厌氧净化沼气池50处。
46 太阳能利用工程 新建 退耕还林乡镇村 太阳能热水器20000台,太阳能路灯150盏。
47 风力发电 新建 白马山、磨子坪、望云山 风能发电项目设计装机容量分别为:3.5万千瓦、8万千瓦、1.25万千瓦
48 地热能利用 新建 高州、司门前、禾木山、马落桥、响龙 开发禾木山、马落桥、响龙三处温泉,在五处温泉进行地热种植(种粮)和养殖(养鱼)
49 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新建 隆回县 26个乡镇新造油桐树基地5.00万亩
50 生物柴油项目 新建 隆回县 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
四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51 县内文物保护维修及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开发利用 新建 隆回县 魏源纪念馆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文物维修保护4处建筑面积19204平方米。出版系列书籍、影音作品,建立一个总公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滩头年画、呜哇山歌及七江炭花舞保护与开发
52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基地 新建 隆回县 占地面积50亩,主体建筑两千五百平米,整个工程的平面布局采用庄园式四合院结构。主要建设内容:大型展示厅,花瑶挑花、花瑶山歌、滩头年画刻板印制、手工造纸、凿花等非遗项目演示厅、非遗项目节目(表演)演出厅、技艺培训室、办公用房、仓库、消防、绿化带及人工湖建设,机械设备购置安装及其它配套设施。
53 隆回县滩头纸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新建 滩头镇 整体打造一条纸文化街,主要包括恢复街区的历史风貌,引进一批年画、色纸、花纸、抄纸和香粉纸等老字号作坊落户,带动开发纸文化产业;建立"滩头纸文化博艺园",用以展示古代手工造纸和刻印年画工艺。
54 隆回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维修项目 新建 鸭田镇、司门前镇、罗洪乡 三处计需维修恢复本体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搬迁安置住户80户,并增加相应的消防设施工配置和文物陈展。
55 隆回县魏源国际演艺会展中心 新建 桃洪镇 1、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剧场一个,座位1500,展馆一个,1000平方米。展览廊1000平方米,能容纳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若干个,能容纳500观众的音乐厅一个。2、会展中心机构设置:副科级文化事业单位,下设剧场演出部、会议礼仪服务部、惠民演出部、大型演出活动及广告策划营销部、企业产品策划推广展销部、剧目及精品创作推介部、演艺器材制作租赁部、民营演艺团体协会。
56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改建 隆回县 建设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10个区域站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26个乡镇农技站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知识培训。
隆回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投资汇总表
附表2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累计到2010年底完成投资 2011-2015年
计划投资 备注
合 计 1123943 44035 1079908
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50766 5200 245566
1 生态公益管护 续建 2011-2015 9030 9030
2 长江防护林工程 续建 2011-2015 3500 3500
3 退耕还林工程 续建 2011-2015 8270 8270
4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2011-2015 5400 5400
5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新建 2011-2015 2460 2460
6 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建设项目 新建 2010-2015 40000 40000
7 隆回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续建 2011-2015 11165 11165
8 隆回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续建 2012-2014 9000 9000
9 隆回县城垃圾处理场 新建 2010-2013 15000 3000 12000
10 乡镇垃圾处理站 新建 2010-2015 25000 25000
11 隆回县环境监测业务执法用房和花瑶民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 新建 2011-2015 5100 5100
12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项目 新建 2011-2015 3000 3000
13 易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新建 2011-2015 3290 3290
14 西洋江小流域综合治理 新建 2011-2013 1520 1520
15 坡耕地整治 新建 2011-2015 3320 3320
16 崩岗防治 2011-2015 2516 2516
17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2011-2015 12400 12400
18 木瓜山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 新建 2010-2012 13905 2000 11905
19 六都寨水库灌区涉农资金整合 新建 2013-2014 15660 15660
2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新建 2011-2015 18160 18160
21 植保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 2012-2015 1700 200 1500
22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种子检测综合大楼 新建 2011-2012 1200 1200
23 保护性耕作项目 新建 2011-2015 1290 1290
24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改造 2011-2015 38880 38880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79270 13600 165670
25 隆回县蔬菜
产业 新建 2011-2015 14450 14450
26 金银花产业化开发 新建 2010-2015 35000 2000 33000
27 隆回县龙牙百合产业化项目 新建 2010-2015 10000 500 9500
28 隆回富硒粮食产业 新建 2011-2015 18000 18000
29 隆回烤烟产业 新建 2011-2015 10250 10250
30 油茶产业基地建设 新建 2011-2015 8350 700 7650
31 楠竹林基地建设及竹纤维加工项目 新建 2011-2015 18360 18360
32 节能改造工程 新建 2010-2015 13100 100 13000
33 节能减排--六都寨电站技改项目 改建 2011-2015 2450 2450
34 隆回县魏源故里虎形山花瑶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2011-2015 20500 1000 19500
35 魏源湖风景开发项目 新建 2011-2015 5100 5100
36 木瓜山水库风景区开发项目 新建 2011-2018 5000 5000
37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扩建项目 扩建 2010-2015 4800 300 4500
38 隆回县休闲农业建设项目 新建 2010-2015 35000 8000 27000
39 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新建改造 2010-2015 11000 1000 10000
40 中低产田改造 新建 2011-2015 7910 7910
三 优化消费模式 664820 25235 639585
41 中州电站 新建 2010-2014 18100 8000 10100
42 元木山水电站 新建 2011-2015 17000 3000 14000
43 江子田电站 新建 2008-2012 16000 10600 5400
44 隆回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工程项目 新建 2011-2012 29700 3000 26700
45 农村沼气工程 新建 2011-2015 5000 500 4500
46 太阳能利用工程 新建 2010-2015 7020 135 6885
47 风力发电 新建 2011-2015 147000 147000
48 地热能利用 新建 2011-2015 15000 15000
49 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新建 2011-2015 10000 10000
50 生物柴油项目 新建 2011-2015 30000 30000
四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29087 29087
51 县内文物保护维修及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开发利用 新建 2011-2015 8000 8000
52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基地 新建 2011-2015 6000 6000
53 隆回县滩头纸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新建 2011-2015 5000 5000
54 隆回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维修项目 新建 2011-2015 3000 3000
55 隆回县魏源国际演艺会展中心 新建 2011-2015 4000 4000
56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改建 2010-2015 3087 3087
( 一审: 二审: 三审: 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