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隆回县养殖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文件名称: 隆回县养殖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4305240029/2012-00045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隆回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文日期: 2012-11-13 公开形式:
生效日期 : 2012-11-12 有效期: 长期公开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至2010年底,全县发展生猪156.80万头,出栏102.50万头,发展牛12.45万头,出栏3.57万头,发展羊10.35万只,出栏5.74万只,发展家禽887.76万羽,出笼523.85万羽,水产品产量10100吨。养殖业产值达到14.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5%,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中最大的产业。

(一)生猪生产。养殖业中生猪生产比重较大,约占养殖业产值的70%以上,商品率约50%,活大猪外销率约30%,规模化养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各类养猪小区、专业村40余个,专业户2473户,出栏商品瘦肉型猪43万头以上。2000年建成年提供1000头长大杂母猪的种猪场,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种猪供应不足的矛盾。由于本县饲料粮不足,每年需从外地进饲料粮及饲料近10万吨,生猪生产已经从传统农户散养的粮猪型关系转变到规模化养殖,生猪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优势农产品,主要产区还获得了省级部门颁发的无公害生猪产地证明,为我县发展外向型生猪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草食牲畜生产。草食牲畜以牛羊为主,每年外销牛约1.5万头,增长很快。根据我县目前的资源状况,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出栏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尤其是我县人工种草养畜还没有起步,一旦启动,草食牲畜的发展可望成倍增长。养牛养羊专业户快速发展。

(三)肉食产品加工。近两年,我县加大对肉产品加工的工作力度,力创隆回县肉产品品牌。2010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6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位、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第1位的雨润集团,投资4.4亿元在隆回县工业园新建一个大型的肉产品加工厂,年加工生猪200万头,以低温肉制品销售为主。

(四)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县里成立了饲料生产管理办公室,有一定的执法能力,但受设备限制,技术处理能力的制约,检测手段还是空白。2006年我局新设置法规股,编制2人,对我县畜禽渔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专门牵头负责。

(五)兽医防疫监督。县动物防疫监督所编制17人,乡镇动物防疫站编制180人,基本上满足了动物防疫检疫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处理能力不强,动物疫病诊断与控制中心还要加强物力、人力和技术的投入。

(六)水产养殖。自1993年开始,特种水产养殖、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小型水库的综合养殖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沿海地区和湖区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由于养殖技术普及过慢,养殖技术仍然显得落后,单产低,效益低。全县池塘养鱼单产平均只有200公斤/亩,水库单产平均只有85公斤/亩。单产提高依然有很大的潜力。二是新品种引进没有过硬措施,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资金条件,无法做大做强,多年来一直是小打小闹,不能形成优势产业。三是渔业违法行为泛滥,渔业资源破坏严重,渔业发展环境日益恶化,毒鱼、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四是渔政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执法困难,全县水产渔政编制仅3人,无办案经费、工具,无化验检验室和仪器设备。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养殖业整体水平为主线,按照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增加优质绿色畜禽水产品的思路,坚持科技兴养,培植龙头企业,促进生态型养殖业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强化动物防疫和饲料兽药监管体系建设,确保我县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畜禽水产品绿色无公害。

(二)指导方针。以推进畜禽渔规模养殖、建设畜禽渔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开展规模化养殖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和肉食产品安全卫生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实现牧业工业化和牧业现代化;加快绿色畜禽水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推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

(三)主要目标。从2011年到2015年,畜牧水产业总产值由目前的14.45亿元增加到33.65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生猪出栏达到200万头,产值16.2亿元;肉牛出栏15万头,产值1.78亿元;羊出栏10万只,产值0.35亿元;家禽出笼637万羽,产值1.52亿元;种草面积10万亩,草业产值1亿元;畜产品深加工24亿元;水产品1.3万吨, 产值0.8亿元;养殖业人均纯收入达到967元。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增加10个百分点。

三、"十二五"战略重点

(一)生猪产业区域规划

抓住我省建立生猪优势区域的契机,一是继续在全县建立南面乡镇外血杂交型猪生产基地,巩固北面乡镇黔邵花等地方品种猪生产区,因地制宜调整生猪生产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二是大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以隆回县善英种养开发有限公司、岩口镇、雨山铺镇、滩头镇、桃洪镇、南岳庙乡、七江乡、六都寨镇、石门乡、周旺镇、横板桥镇等重点发展60个大型标准化规模猪场,组织无公害生猪生产养殖,年出栏肉猪25.5万头。三是专业户专业村生猪生产: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改造传统养猪方式,制订落实扶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养猪政策,全县专业村专业户生猪年出栏49.5万头,无公害生猪生产场户达到100%,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和生产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

(二)肉牛产业区域规划

北部山区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以北面乡镇为主的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金石桥、大水田、西洋江、司门前、羊古坳、鸭田、荷田、罗洪、高平、岩口、七江、六都寨15个乡镇为湘西黄牛和杂交黄牛。

南部丘陵地区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以横板桥、南岳庙、荷香桥、石门、三阁司、山界、北山、桃洪镇、雨山、周旺、滩头十一个乡镇为水牛生产区。

逐步使肉牛生产达到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肉牛15万头。

(三)肉羊产业区域规划

将包括荷香桥镇在内的北面乡镇作为肉羊产业优势区域,以南面乡镇作为肉羊深加工产业优势区域。在北面建立本地山羊生产基地,带动南面乡镇肉羊养殖发展,因地制宜调整肉羊生产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肉羊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肉羊生产,大力推广科学养羊技术,改造传统养羊方式,制订落实扶持肉羊专业户专业村政策,使全县肉羊达到年出栏10万头的目标。

(四)家禽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一是在桃洪镇、三阁司乡、山界乡、雨山铺镇、滩头镇建立肉禽生产基地,因地制宜调整家禽生产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禽肉产品质量。二是在七江乡、金石桥镇建立鸡蛋生产基地,在周旺镇、三阁司乡、雨山铺镇、滩头镇建立鹅蛋、鸭蛋生产基地。三是专业户专业村家禽生产:大力推广科学养禽技术,改造传统养家禽方式,制订落实扶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家禽养殖政策,全县专业村、专业户家禽年出栏187万羽、禽蛋500吨。

(五)渔业生产布局规划

以三阁司、南岳庙、桃洪镇为主建立万亩商品鱼生产基地;以七江、高坪、金石桥等乡镇为主,建立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以六都寨水库、木瓜山水库、赧水河流域为主建立2000口常规鱼和100口名贵鱼网箱养鱼基地。

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畜禽渔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以提高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优质、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龙头带动原则,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按照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和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和完善畜牧小区建设,引导畜禽养殖小区向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养殖小区设施和制度,重点抓好10个示范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的推广应用。全县新增畜牧小区30个,总量达到70个。促进家庭散养和专业养殖小区向重点乡镇集中,逐步扩大专业乡镇、专业村饲养规模,建设一批养牛超千头、养猪超万头、养禽超万羽、养羊超千只、养鱼上万亩的专业乡镇或养殖小区,逐步形成组织紧密、梯次合理、布局科学、保障有力的规模生产格局。三是大力扶持养殖专业大户发展,鼓励农户实行农转牧(渔),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四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畜禽渔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的制订、完善和推广工作,大力普及规范化饲养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和规模效益。到2015年,专业饲养肉牛40头、生猪200头、家禽2000只、羊80只、特种水产养殖50亩以上规模场户的饲养量占全县畜禽渔饲养总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效益明显提高。

(二)动物疫病防治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原则,加大基层防疫检疫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每个乡镇要有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疫情测报工作,其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对防疫检疫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广泛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基层防疫检疫队伍。二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体系、动物检疫监督体系、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以及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对动物疫病的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增强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三是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免疫标识配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2种重点动物疫病达到净化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和0.5%以下;全县动物防疫设施和技术达到省内同级县(市)先进水平。四是加强动物诊疗体系建设。完成县动物疫病诊断与控制中心的建设,具备常规、多发病诊断和测报能力;完成乡(镇)动物防疫站基础建设,具备组织疫病预防、初步诊断、疫情报告和实施免疫接种能力。完善兽医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个人开办兽医诊所。五是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以建立健全兽药饲料、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加快各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全面开展兽药、饲料、畜产品检验监测。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

(三)良种体系建设。一要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结合,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良种在养殖生产中的贡献率。全面实施养殖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主体兴办畜禽渔良种场。二要加快品种改良和资金投入,提高良种普及率。建立和完善基层冻配站点,肉牛以提高冻精供应能力为重点,生猪以提高优质三元杂交猪比重为重点,良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要加快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良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繁育改良水平。

(五)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快人工种草,提高饲草生产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宣传种草养畜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做到种植业围绕养殖业转,形成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的良好氛围;二是根据不同丘陵岗地推广不同种草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好荒山荒坡;三是突出发展秋冬闲田种草,实行农牧结合、草畜配套,推动种草与养畜、养鱼协调发展;四是推广机械化包膜青贮饲草技术和肉牛饲养管理技术。大力推广饲草、青贮饲料加工贮藏技术;五是大力推广种植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品种,加快人工种草步伐,不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提高青贮产出和效益水平。

(五)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基本市场、物流配送和网络营销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城乡与县内外相联接的市场网络体系。兴建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具有专业化、权威性、准确性的市场信息平台和系统,提供产销信息,正确引导畜禽水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六)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示范力度,重点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蛋鸭高产技术、优质牧草及加工利用技术、肉牛改良育肥技术、母猪繁殖性障碍疾病防治技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做好"科技入户"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科技示范户。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加强实用技术转化与推广,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

(七)畜禽水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畜禽水产品加工业是养殖业市场价值终端环节。食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之比重:美国为270%,日本为220%,台湾地区为130%,大陆仅为40%,我县才刚起步,是很落后的。随着规模养殖的扩大,发展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是拉动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契机。要开展内引外联,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在畜禽水产品主产地建立和完善一批专业市场,充分利用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搞活畜禽水产品流通。围绕龙头企业,加大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