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二〇一二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文件名称: 二〇一二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4305240029/2012-00153 发文编号: 荷政发〔2012〕4号
公开目录: 预警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荷田乡
发文日期: 2012-08-0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2012-02-22 有效期: 长期公开

荷田乡位于隆回县南北面交界处,山高坡陡,植被稀薄,多半是花岗岩结构,是我县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历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惨重的损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特作2012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如下:

一、概况

(一)基本情况

荷田乡山洪灾害易发区主要在原长鄄乡的玉屏、蒋家、长祥、长久、长排、牛才岭、长鄄、长家、长兴、长南10个村和原荷田乡的永乐、欧寨、秋田、黄皮、枞树、牛寨岭、石山、青龙、上背溪、下背溪10个村,共辖村民小组178个,总人口16395人,为全乡总人口70%,面积49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62%,有耕地面积9742亩,占全乡的63%,其中水田7983亩,占全乡62%,旱土3720亩,占全乡的54%,林地面积为44900亩,为全乡的62%。

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处乡政府东北部的偏僻地带,且交通信息不畅,特别是长久、牛才岭、玉屏等村离乡政府驻地较远,如一旦突发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历年以来上述山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前些年因普降暴雨、山洪暴发,长久、长家、长排、长鄄、玉屏、秋田等村的20多个村民小组遭灾,倒塌房屋35间,冲毁大小桥梁8座,冲垮拦水坝55座,毁坏公路12千米,冲毁水田350余亩,长祥、上背溪、玉屏发生较大面积山体滑坡,直接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形状如带,地势复杂,山峰林立,沟谷密布,海拔最高的山峰有5座,达750余米,500米以上山体坡度达30度以上的面积有16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方的地表岩性,以花岗岩为主;散布少量高质岩,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物,地表孤石林立,暴雨冲刷极易形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

(二)山洪灾害特征及原因

1、降雨集中,水系发育导致了境内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另外,加之山坡陡峻,植被稀疏,溪河集雨面积大,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的影响,能迅速形成灾害性的地表径流,导致突发性的山洪地质灾害。

2、独特的花岗岩地质条件决定了境内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境内地表85%以上为花岗岩及其风化物,岩石裸露,风化严重,土质疏松,孤石林立,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0%,导致土地瘠薄,泥土石块不断随水流往沟谷聚集,受地表径流冲击和重力作用急速奔泻,形成泥石流。

二、紧急避灾的目标和任务

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常备不懈"、"共同抗灾,保安全、求稳定、促发展"。确保遇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情况不造成人员死亡,并把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三、紧急避灾方案

1、灾害区域的划分

(1)按灾害的形式,境内的地质灾害分成为泥石流、山体滑坡易发区。长久、长家、长排、长鄄、石桥、秋田、石山、石观音、青龙、汉江、下背溪等其他河溪的村和陡峭山坡上坡脚下的居住地为泥石流山体滑坡易发区。

(2)按危害程度分为特级警戒区和一级警戒区。紧临河溪两岸的村组和已有的山体滑坡迹象及山坡为特级警戒区,其他山洪易发区为一级警戒区。

2、紧急避灾的预案程序

按乡→村→组→户的次序,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发出紧急避灾信号。

3、信号发送的方式和责任人

在汛期,乡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山洪易发区村防汛领导小组用电话联系,乡、村两级安排专人实行24小时值班,具体到紧急避灾区的信号发送分为警报、鸣锣、放铳3种,监测项目达到警戒标准时,用警报;超标的一般险情用鸣锣;重大险情采用放铳。

村、组各明确信号发送责任人,乡里的分片领导(片长)为村级信号发送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负责人,负责将监测信息和避灾害信号发送到村;各村村主任为村级信号发送责任人,负责将监测信息和避灾信号发送到所辖各组;各组组长为组级信号发送责任人,负责组织信号发送员将监测信息和避灾信号发送到各家各户。每组明确1-2名信号发送员。村、组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必须紧急采取各种办法将信息发送到责任区,并按责任分工履行职责。

4、人员转移路线和转移责任人

转移路线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具体由各村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安排到各灾害区,报乡防治小组备案。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片负责的办法,乡长谭小菊对全乡的转移工作负总责,各片片长对所在片转移工作负总责,驻村干部负责所驻村组织指导转移工作,各村村主任为村级转移负责人,各组组长为组级转移责任人。

5、转移人员安置办法

采取集中、对户、搭棚三种安置方式,落实到户。

6、转移安置任务的分工

乡防汛指挥部在山洪灾害人员紧急转移工作中,分成七个行动小组。第一组为决策指挥组,由谭小菊指挥负责;第二组为通信联络组,由周志勇、庞汉科负责;第三组为紧急行动组,由魏怡英、罗先栋、邱清龙、魏拥军、谭显修负责;第四级交通运输由廖子健、黄中平负责;第五组安全保卫组,由马宗勇、刘新春负责;第六组后勤保障组,由马忠勋、陈立平、彭敦江负责;第七组为医疗卫生组,由陈立平、李英豪负责;第八组为抢险应急组,由黎勇军、廖春华、刘正山负责。

7、转移安置的原则

第一,信号发送责任人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区。第二,运用交通工具转移的,按照先特级警戒区,再一级警戒区;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

8、转移安置纪律

第一条: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第二条:坚守岗位,勤政务实。领导小组、指挥部成员及险情雨量测报人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渎职责任;

第三条:险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第四条: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离阵者查办,对怠误战机、酿成恶果者绳之以法;

第五条: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第六条:安全救灾,临危不乱;

第七条:防灾纪律勿容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贷。

四、避灾的组织机构、职责及时间安排

(一)组织机构

乡政府在防汛抗旱指挥部内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谭小菊任组长,廖子健(常务)、马宗勇、魏怡英任副组长,陈立平、邱清龙、刘新春、黄中平、李英豪、廖春华、魏拥军、谭显修、肖晓球为成员,办公地点设荷田乡国土所,由魏拥军任办公室主任,由郭宏略、曾国梁、谭显修、肖雄军为办公室成员,值班电话:8710127。

(二)职责

乡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险情、水情、雨情、灾情的信息发布,进行宣传发动,落实防治措施,下达县防灾领导小组的命令和意见。

1、国土所督促避灾预案的落实,对紧急避灾中的技术问题向乡防治领导小组提出决策参考意见,负责救灾中的紧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2、乡属各部门、村委会要积极配合救灾工作。

3、防指成员分工:

政委龚刚负责防灾避灾工作中的干部管理及各部门单位的综合调度,检查督促各部门单位的职责落实情况;

指挥长谭小菊负责全盘工作和转移命令的发布;

常务副指挥长廖子健协助指挥长工作,制订紧急行动方案,并组织落实;

办公室主任魏拥军负责日常工作及防灾工程的技术指导、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邱清龙负责转移灾民的吃住等物资供应;

陈立平负责避灾资金的筹措、调拨和监督使用;

马宗勇、刘新春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黄中平负责运输工具的统一调配;

李英豪负责医疗卫生工作;

廖春华负责应急工作。

(三)紧急避灾前期工作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3月23日之间召开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和乡防汛指挥部政委、指挥长会议,召开防汛指挥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各级责任人会议;分村召开群众动员会议,广泛宣传积极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采取广播、电视、宣传画或者避灾手册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使灾区群众掌握简单的察灾防灾知识、熟悉避灾的信号和转移路线,并准备好手电、雨具、手杖等各种应急物品。

2、模拟演习。4月30日前选择1-2个重点特级警戒区进行转移安置演习。

3、工程措施。5月15日前,整理好临时安置场坪,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处险工程的处险加固和预防。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