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教育网讯 3月17日,邵阳市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隆回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市推介。
近年来,隆回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把资助工作当成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来做,通过不断完善资助机构,健全资助体系,严把资助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逐步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成效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16年度,隆回县教育局、隆回二中、隆回县华星职业中专被评为"邵阳市资助工作先进单位",隆回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胜军和隆回县学生资助中心宣传专干罗理力同时获得"邵阳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隆回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成功经验主要是:
一、健全机构 资助工作常态化
2013年标准化建设以后,隆回县教育局为资助中心共配足了5名工作人员,办公场地宽敞,设备齐全,资助宣传、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大学生源地贷款、高中、职中、幼儿入园补助的发放均有专人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我局班子成员利用各种机会,为贫困学生寻求资助方。局党委把资助工作纳入下属单位年终双文明目标考核范畴,不定期召开班子会议专门研究决策学生资助工作重点、难点。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总结上年资助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培训资助业务。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均设有资助专干,隆回一中、隆回二中、七江、高平、山界等中心学校专门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全县上下形成了"贫困学生有人爱、助学工作有人抓、助学活动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迈上了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二、强化宣传 资助工作阳光化
资助中心通过会议、文件、宣传专栏、QQ群、校园广播、班会等渠道,把国家资助政策、社会助学信息及时贯彻到学校、班级,及时在各学校张贴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公布资助标准、工作流程、受助名单等。同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助学活动,积极报道捐资助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激发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慈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助学之风。2016年共公开举行各级各类助学金发放仪式19次,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学生资助、科教新报、湖南工人报、湖南教育杂志、邵阳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学生资助新闻稿件130余篇,产生了良好的爱心效应、诚信效应。
三、严格把关 资助工作精准化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隆回县制定了《隆回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明确认定原则和认定标准,通过本人申请、准确摸底,公示评审、逐级申报,及时打卡发放,使各项助学资金真正落实到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身上。为确保资金安全,资助中心在各学校专门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资助中心会同财政、监察部门定期深入各学校明察暗访,核实贫困学生人数,督促学校及时打卡发放助学金,严防虚报贫困学生人数,杜绝截留、挪用助学金等违规现象。全县学生资助档案按年度分类整理成册,有据可查。2016年,该中心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国家助学金3488.6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7730人次,所有资金一分不少都及时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投诉率为零。
四、热情服务 资助工作人性化
2016年,隆回县资助中心坚持应贷尽贷原则,共为 108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按时还款1291笔,还款率达100%。该县按照省、市的助学贷款宣传要求,制作了KD展板、贷款公告、宣传横幅,落实到每个高中、职中和乡镇,另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助学贷款QQ群,在群里发布相关信息,跟踪贷款学生思想动态。办理贷款期间,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中午都没有回家,在办公室吃盒饭,为学生和家长节省时间。一边办理贷款手续一边开展诚信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或提前还清贷款。对确实暂时有困难的个别毕业生,上门摸底后,就先帮他垫付。
五、爱心助学 资助工作社会化
资助中心在做好国家助学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富商、找老乡"等形式,主动为贫困学生牵线搭桥,争取社会爱心机构、爱心人士的资助。先后联合"海臣教育基金会"、"惠州老乡会"、隆回农商银行等爱心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结成爱心联盟,采取"网上助学"、"结对助学"、"春蕾爱心班"、"贫困留守孩子班"等新型社会救助形式,为贫困学子点亮求学路。2016年,资助中心组织和指导社会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共捐赠钱物759万元,惠及家庭贫困中小学生6802人次。资助中心还通过捐赠仪式、见面会、QQ群、书信等形式,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爱心人士对贫困学子不仅在经济上予以帮扶,而且在生活、学习、情感上也给予关爱,面对面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灵活多样的社会爱心助学方式不仅改变了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更强大了他们的精神、智力和内心。目前,每个月都有爱心人士来我们资助中心联系资助事宜,社会爱心资助活动在隆回县已蔚然成风。
图为3月17日隆回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胜军在全市资助工作会议上介绍资助工作经验
图为颁奖现场
稿件单位: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