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南岳庙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文件名称: 南岳庙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公开形式:
生效日期 : 有效期: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南岳庙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的制定立足南岳庙乡实际,坚持发展主题,突出战略抉择,明确工作重点,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跃描绘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绩

过去五年,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立足乡情理思路,真抓实干求突破,统筹推进抓落实,创新举措促发展。紧紧围绕"农业稳乡、工业兴乡、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集中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三大难题,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规划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乡经济总量增长迅速。2009年全乡GDP达到11183.6万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620元,年均增长8%,70%的贫困人口已脱贫,全乡经济呈现出了提速增质、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2.结构调整富有成效,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十一五"期间,我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特色农业。在提升传统农业的前提下,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片和基地建设,建成以寨建、老屋场、金星等村为中心的千亩富硒优质稻示范片,南田、南岳庙等村为中心的千亩油菜示范片,以沙子坪、蓄鱼塘村为中心的500亩优质稻生产示范片,金星村为中心的500亩冬播油菜高产示范片,太平、新河、茅塘、老屋场、金星等为核心的5000亩红薯生产和加工基地,罗洲、乔家等村为中心的100亩药材基地,林家村为中心的200亩茄子示范片。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整体改观。"十一五"期间,全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00余万元。改善了农村水、电、路、学校等基础设施,完成了大小水利工程300多处;投资50多万元完成三板桥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完成南清村优质稻单改双示范工程;改造危房50多户,改造学校危房3000多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52公里,惠及19个村26752名村民,26个村实现"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人口由0.2万增至0.32万。

4.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是教育工作稳步提升。教育如期实现"两基"目标,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小学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8%以上,合格率达96%以上,顺利通过了市、县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二是安全与社会综合治理首屈一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阵地、监管网络及制度建设,企业安全运转,效益良好,五年来我乡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连年被评为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三是卫生工作跃上新台阶。我乡在不断完善卫生院医疗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扩改南岳庙乡卫生院,方便群众就医。全乡95%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95%,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和看大病难的问题。四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三级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回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贫困救济、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和谐社会呈现出新面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后续财源依然不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增收缓慢,各项建设缺口资金较大。四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问题突出。

二、"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创先争优,落实"抓项目、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经济增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把南岳庙乡打造成为隆回和谐发展排头兵。

(二)预期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495万元,年均递增9.2%。

2.财税收入: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165万元,年增11%。

3.人民生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加快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困难群众居住环境。

4.社会发展:2015年,全乡人口控制在3.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小城镇面积扩展到2平方公里,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5.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65%,水土流物面积大幅度减少,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10%,各种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十二五"期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8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3万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以木塘、武邵、石蒜等村为中心的观光农业基地建设;以花冲、南岳庙等村为核心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以金星、老屋场、造端、三板桥、南岳庙、南清等村为主的金银花生产基地;以沙子坪、花冲、武邵、寨建等村为中心的油茶生产基地建设;以茅塘、沙子坪为代表的畜牧小区建设;以老屋场、新河等村为核心的红薯粉丝产业链建设;南清、南田、南岳庙等村为主的特种鱼苗生产基地。按产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方式,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积极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发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引导农户开展改路、改水、改厨、改厕,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引导农民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创建生态家园。到201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着力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家、南岳庙、南田、南清、许家等村的集中供水工程以及老屋场、金星、寨建等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计划到2015年,90%以上的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生活用水。

(二)引进龙头企业,促进工业大发展

工业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到2010年,全乡新发展规模工业企业3家,其中上千万元企业2家。着力抓好老屋场等村的红薯粉丝深加工、油茶加工、洪底、老屋场和南清的环保砖厂,沙子坪和林家的矿泉水厂、造端烟花鞭炮厂等工业项目。到2015年,力争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三)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亮点

根据我乡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以及旅游活动空间适宜性,积极挖掘资源,构建以石蒜狐狸岛风景区、木塘生态农庄和武邵梅山文化园为核心,打造兼具特色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的二元旅游区,形成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服务基地。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对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二是利用旅游开发平台,着力打造旅游产品,打造3-5个有南岳庙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品牌;三是建设好旅游接待宾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四)搞好城镇规划,加快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我乡的小城镇建设要按照"一纵三横两条沿江大道"的格局, 按照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的标准建设,力争建成红墙绿瓦的"山水园林式"小城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乡政府机关附属设施建设;二是完成南岳庙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三是抓好320国道沿线农民新街建设,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对武邵、沙子坪、南清、南田、南岳庙等街道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提质扩容,实现320国道沿线村庄整洁化和规范化,杜绝马路市场;四是抓好"八O三"驾照考试基地沿线娱乐、休闲、饮食一条街建设;五是以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题,以"梅山文化"为推动力,抓好石蒜、木塘、武邵生态旅游一条街建设,将南岳庙乡建设成为比较知名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胜地;六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管理,确保五年内实现撤乡建镇的目标。

(五)改善基础设施,奠定发展基础。

1.水利:继续完善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白茅垅水库的改造,完成500口大小山塘清淤硬化,全乡维修新建渠道11000米,确保农田水利灌溉。

2.通信:实现移动电话覆盖全乡,有线电话连村进组入户,期末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

3.交通:按新农村建设标准:力争在今后五年完成80千米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硬化好通往白茅垅、三泥冲、色冲、长塘等6个水库和1个大山塘的公路。

(六)致力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南岳庙

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大力培养、引进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技术和人才保障。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加强技能培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持10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乡、村二级医疗防保网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弱势特困群体的扶助力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有效的民意沟通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合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