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山界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文件名称: 山界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公开形式:
生效日期 : 有效期:

山界回族乡于1956年建乡,是我省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乡之一,1995年与原罗白乡合并为山界回族乡。该乡地处隆回县西南部,与邵阳县、武岗市接壤,国土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1.6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旱土0.5万亩。全乡辖25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60人,其中回族村5个,回族人口8800余人。盛产百合、辣椒、大蒜、生姜,是有名的"百合之乡","三辣之乡"。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近几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山界回族乡的现在与过去相比,经济基础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逐年提升。2009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千元大关。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近几年来,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00余万元,完成坳头等六座水库的除险加固,维修灌溉设施70多处,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人饮工程10余处,解决了1万余人的饮水困难;全乡25个村全部实现水泥路村村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009年,先后引进、扩建香花机制砂场等3家企业,到位资金1220万元。同时,其他社会事业也有一定进步。但是,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全乡经济发展与兄弟乡镇相比已严重滞后,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仅1100元。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㈠自然条件恶劣。我乡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无河流经过,又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内土地贫瘠。

㈡农业产业没有走出困境。传统的"三辣"、百合等农业产业因种球、土壤结构、技术等原因,导致品种不断退化,产量逐年下降,老百姓收入增长难。

㈢资源缺乏。全乡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5亩,其中水田面积人均仅0.4亩;林地面积人均不足1亩;无矿产资源。

㈣工业企业少。全乡无规模以上企业,仅有作坊式的小型企业12家。

㈤基础设施差。全乡还有15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40%左右的群众还居住在土坯房中;虽然有一条县道(X050)、两条乡道(Y038及Y039)贯穿全乡,但县道与Y038乡道的末端还没有完全贯通,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回汉同胞之间的交流。

㈥财政基础薄弱。目前,乡财政负债高达200余万元,其中,2000年修建的乡政府办公大楼,至今还负债20余万元。

二、发展规划

根据立足传统,着眼未来的原则,乡党委、政府提出"一基二特"战略方针,"一基"即基础设施,"二特"即特色产业、特色文化。

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差已严重制约了山界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重点规划建设以下项目:

1.水利建设。山界境内自然条件差,水利设施非常落后,目前全乡还有15000余人没有解决安全饮水问题,1座小Ⅰ型水库和12座小Ⅱ型水库没有除险加固。为彻底改变我乡缺水的局面,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⑴人饮工程。

①修建以莫洛田水库为水源的饮水工程。该工程计划以山界的莫洛田水库为水源,建成后可彻底解决莫洛田、五峰山等13个村群众安全饮水,受益人数达10000余人。经初步预算,工程需投资600万元左右。

②从县城引进自来水的饮水工程。我乡北部几个村离县城只有5千米左右,如将县城的自来水引入,可解决乡机关和民族、朝阳等8个村8000余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约需500万元。

如以上两项工程得以实施,即可实现全乡供水一体化,并彻底解决山界回汉同胞的安全饮水问题。

⑵水库除险加固。

我乡境内共有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2座,这些水库大都数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当时条件和技术限制,加上年久失修,现已出现多座病险水库。除已进行除险加固的几座水库外,还有小Ⅰ型水库1座(莫洛田水库)和小Ⅱ型水库12座(新寺里、青池、新塘等)急需进行除险加固。

⑶水库干渠维修。

2座小Ⅰ型水库及大部分小Ⅱ型水库干渠已严重老化,急需维修,共需资金1000万元以上。

2.公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山界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

⑴修建回汉连心路。修建回汉连心路是回汉同胞多年的夙愿,乡党委、政府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经初步规划、设计,该公路总里程2.2公里,工程总造价90余万元。该公路修建好之后,全乡所有公路能够形成闭合回路,并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回汉之间平衡发展。

⑵解决农村公路规划外里程建设资金。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已于2008年实现水泥路村村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共超规划里程5公里(省规划里程47.3公里,实际完成里程52.3公里),恳请解决全乡规划外里程建设资金50万元。

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山界的特色产业较多,根据目前的状况,重点发展红皮大蒜、龙牙百合及草食动物。

1.红皮大蒜产业。

⑴提纯复壮种球。由于品种退化,山界曾经驰名中外的"三辣"产量、质量已大不如从前,现在的红皮大蒜蒜头大小不足原来的1/2,产量不足原来的1/3。种球问题严重困扰山界红皮大蒜产业的发展。因此,对山界红皮大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势在必行。

⑵示范带动,全乡扩种红皮大蒜5000亩。在山界回族乡五个回族村(南寺、架枧、四方井、老屋、民族)每村发展集中连片红皮大蒜种植基地100亩,进而带动周边村及全乡的红皮大蒜产业。

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户成立红皮大蒜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5至10户农户组成,联合起来进行种植、包装或销售,全乡成立一个合作总社。

⑷打造红皮大蒜品牌。红皮大蒜的香味浓,皮呈红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大蒜,建议由县农业局在年内注册好地理标志商标。

2.龙牙百合产业。

⑴建立优质百合种球繁殖基地。种球是发展百合种植的瓶颈,如山界计划种植2000亩百合,按每亩需种球400斤计算,则需种球80万斤。因此,建立优质种球繁殖基地是发展百合产业的基础。

⑵建立500亩百合种植示范基地。山界每年择地集中连片种植百合500亩左右,以点带面,带动全乡百合产业的发展。

⑶引进百合加工企业。至少引进一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型百合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基地建设的制约。

⑷建立百合集散交易市场。隆回县老紫阳一带是全国龙牙百合的集散地,尤以山界为最,流量最大、历史最久。乡党委、政府拟在山界民族村至老屋村路段建立一个大型的百合集散交易市场,引进隆回境内外百合产业老板来投资兴业,集中交易,充分发挥其龙牙百合集散地的作用。

⑸发展百合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户成立百合专业的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5至10户农户组成,联合起来进行种植、加工或销售,全乡成立一个合作总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促进全乡百合产业的发展。

3.草食动物养殖。

大力发展以养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清真肉食以清洁、安全、营养为特点,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乡以樟石养牛场为中心,逐步向周围扩张,争取五年内建成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基地、年产值超过千万的清真肉食加工企业。

⑴引进优良品种。县相关部门帮助引进优质肉牛、肉羊品种,全面提升山界清真肉食的品质。

⑵引进大型加工企业。民宗部门帮助引进清真食品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企业为群众提供种牛(羊)、饲料、防疫技术等,再由公司回收进行加工、销售。

⑶打造清真肉食品牌。商务部门帮助山界注册清真肉食的商标,民宗部门帮助山界完成清真肉食认证,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㈢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山界回族乡是邵阳市唯一的回族乡,这里的回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乡有回民8800余人,占全县回民的80%左右;全乡有清真寺6座,是全省清真寺最多的乡镇。600多年来,山界的回民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民族的进步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代表并留下了大量展示民族风貌的历史文物。我们将以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传统习俗、民族特色建筑等民族文化为载体,延伸民族产业链条。

1.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开展好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活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充分挖掘积极向上的民族宗教文化,体现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节日里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大型活动,充分展示民族风采,展示山界穆斯林的文明形象,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并以此带动我乡旅游观光业和清真饮食。

2.修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乡党委、政府决定修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综合大楼),中心内设伊斯兰文化展览厅、回族表演队演练厅及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艺室、资料室等。

3.修建清真市场。在民族村至老屋村路段,建设一个全市唯一的清真市场,市场以山界土特产、清真"三食"(肉食、食品、饮食)、回民日常用品加工销售为主。

三、发展对策

㈠上级要更加关注山界发展。县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高度关注山界的发展。建议县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界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及重点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到山界现场办公及定点帮扶联系制度,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各职能部门重点关注山界、帮扶山界。

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配强配齐山界的干部队伍特别是班子队伍,把能战斗、会战斗的干部放到山界来,要关心重视少数民族乡工作的干部职工;注重培养、选拔、重用少数民族干部,让其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设立乡民宗站,安排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干部1名,管理全乡的民族宗教事务。

㈢加大扶持力度。针对山界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已严重滞后的现状,建议对山界采取整乡推进的扶贫方式,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以便取得更明显的扶贫效果。扶贫及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山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扶贫项目、两项制度衔接、救助、低保、危房改造等指标要高于其他乡镇,至少提高2%。

㈣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化解乡村债务,弥补村组公务经费,提高村干待遇。目前,乡政府办公大楼及乡内基础设施建设共负债60余万元,请求县委、政府予以化解。

中共山界回族乡委员会

山界回族乡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8日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