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下,我站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以“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发展产业促脱贫”为主题,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全乡农业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办公条件及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全面提升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以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强化自身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了农技推广服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年站内共派出2名工作人员赴湖南农大参加大学本科学历提升教育及长沙生物机电学校参加全省农技站长培训学习。三是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了站内管理考核制度,明确了人员岗位职责,实行量化考核,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高了全站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及时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促进了全乡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办点示范与培育种植大户为抓手,全力遏止耕地抛荒,努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力度,实现了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全年全乡无3亩以上(含3亩)连片耕地抛荒现象,落实完成粮播面积2.91万亩,粮食总产1.31万吨,其中早稻面积0.9万亩,超级稻面积1.02万亩,优质稻面积0.51万亩,旱粮面积0.81万亩,冬播油菜0.8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0.51万亩,秸秆还田腐熟剂施用面积1.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0.45万亩。
(一)抓办点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乡农业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1、以抓好双季稻示范点为突破口,努力发展双季稻,提高粮食总产。一年来,在朝阳至左江等14个行政村成功创办集中连片双季稻示范面积4095.29亩,示范村点覆盖了全乡56%的行政村,其中早稻面积2038.27亩,双季晚稻面积2057.02亩;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39.8亩,其中机插育秧面积1.5亩,软盘育秧面积101.3亩,湿润育秧面积37亩,机插育秧与软盘育秧面积占全部育秧面积73.5%以上。通过这些示范的带动,全乡双季稻面积恢复到1.0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1.7%。
2、全力抓好优质稻办点示范,实现粮食提质增效。一年来,我乡成功创办了以坳头、黄羊片为核心的510亩连片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在示范区内实行统一品种(晶两优华占)、大户种植、订单收购,并全面推广应用了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等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既节省成本、劳力,又大幅提高了品质及单产水平。经统计,示范片内优质稻亩产达650公斤,且米质深受农户青睐。通过办点示范带动,全年新培育了优质稻种植大户4户(其中百亩以上大户3户),促进全乡落实优质稻种植面积5100亩,进一步实现了全乡粮食生产提毛贼增效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
3、抓辣椒办点示范,扩大辣椒栽培面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三辣”传统特色产业,2016年由乡党委、政府牵头与湖南军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辣椒收购订单合同,采取政府免费提供椒苗、财政补助地膜等激励措施,落实辣椒示范种植面积2000余亩,其中小米辣1300亩,湘辣17与200亩,湘研158秋延栽培辣椒500余亩,并成功在黄羊地创办了50亩连片示范基地,带动发展全乡种植辣椒3200余亩。示范区内实行统一起垄地膜覆盖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了辣椒高产。经统计,小米辣亩均产量达1400公斤,湘研17和湘研158亩均产鲜椒2800公斤,亩均产值达6000元,大大增加了椒农种植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抓冬播生产示范,全面促进秋冬农业生产。
全年成功创办了落马、左江等村冬播绿肥示范面积500亩,坳头、黄羊、木瓜、陈栗村冬播油菜示范面积750亩,在办点示范片点的带动下,全乡秋冬农业生产热潮高涨,基本做到了“闲冬”无“闲田”。
5、抓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对适合我乡栽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加快推广速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一年来,全乡共办试验示范点10个,展示试验示范新品种9个,其中晚粳水稻1个,一季粳稻1个,早籼水稻1个,晚籼水稻2个,中籼稻2个,辣椒1个,甘蔗1个;无人机水稻病虫害飞防示范点1个。各项试验示范均取得圆满成功,为来年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无人机水稻病虫害飞防示范试验,大大提高了防治时效和效果;双季晚粳(甬优1540)示范试验,在相对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下,产量不俗,亩产达445公斤。
(二)、抓技术推广服务,提高种植科技水平
一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针对关键节点及关键技术,一年来共举办早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使用、龙牙百合高产栽培、辣椒高产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五期,培训学员1180人/次,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普遍接受四次轮训,同时遴选了15名种植大户及种植能手赴长沙、邵阳参加种植业技术培训。二是安排业务骨干入户到田开展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对全乡22户农业和农机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及办点示范区农户实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并详细记录好技术指导员手册及时指导示范户记录好示范户手册。三是加大对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农用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年成功落实5100亩早、中、晚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1000亩秸秆腐熟剂稻草还田、5000亩42%“正旺”牌水稻专业配方肥、10207.4亩早、中、晚稻机插秧面积,其中机插秧核心示范面积460亩;成功推广了水稻新品种H优518、晶两优华占、隆两优534等7500余亩,推广了油菜新品种沣油系列品种及湘杂油581等 2000余亩;成功向农户推广并购买应用了大、中型耕田机3台,联合收割机2台,手扶式插秧机2台。四是注重调研,结合实际,广发技术资料,让实用技术家喻户晓。依农事季节,及时搞好农情调查,根据生产实际并结合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全年共发放病虫害防治意见10期,技术指导意见5期,共计5600余份,做到了时节性的实用技术家喻户晓。
(三)、抓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种植大户,促进规模经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三辣”、龙牙百合及甘蔗等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全乡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共完成辣椒种植3200余亩、生姜2100余亩、大蒜800余亩、龙牙百合200余亩、甘蔗2500余亩。二是力促土地流转,大力培育种植大户,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全年全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10亩,流新培育种植双季稻大户2户,新培育优质稻种植大户4户。目前,全乡共完成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土地流转行政村14个,占全乡行政村的56%;流转水田面积2201亩,占全乡水田面积的23%;一年期的土地流转行政村2个,流转水田面积413亩;共培育扶植双季稻种植大户7户,其中100亩以上大户2户,200亩以上种植大户4户,500亩以上种植大户1户;培育优质稻种植大户4户,其中100亩以上大户3户;培育扶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找准了当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有关规定,落实专人专班,按章办事,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各项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全年共落实水稻种植保险受灾理赔资金20.38万元,受益农户255户;落实油菜种植保险受灾理赔资金22284元,受益农户261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4万元,受益购机户68次/户。圆满完成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落实耕地力补贴资金1704715.95元;第一批适度规模经营(双季稻办点)补贴资金757390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发放工作依程序全部以“一卡通” 打卡发放到位。
(五)、抓依法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无公害。成立了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村级监督员50名、组级协管员122名,健全了监管制度,落实了监管职责,明确了重点监管产品、对象及区域,及时送检农残检测果蔬样品10个及自检农残检测果蔬样品429个,并详细做好了检测记录,确保了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抓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及农用车辆年检年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全年结合春雷行动、农机安全生产大教育、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每月两次检查,通过检查、整改,完成了对68个农机手的走访、建帐并签订责任状工作,完成农用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年检年审工作31辆,实现全年全乡农机安全事故零发生。
(六)、抓能源建设,提高农村能源建设质量
一是强化沼气池建后维护监管。全年对全乡201口沼气池入户管护走访率达100%,完成沼气池大病维护6口,小病维护18口,确保了沼气池使用率达90%。二是加大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安装建设,老屋、坳头等村30台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安装工作圆满通过县能源局验收。三是加大对太阳能路灯推广安装工作,目前全乡共有8个行政村完成了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使用。
三、2017年工作计划
1、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积极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强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打造山界“三辣”及甘蔗产业品牌。
3、大力推广、扶持、扩大龙牙百合、“三辣”、甘蔗等传统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全乡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4、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力度,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引导农户合理购机,提高全乡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
5、继续强化依法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6、狠抓农村新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宜居环境。
7、不折不扣地把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
8、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进一步加强我完善自身建设与管理。
虽然我站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业局、农机局等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星级服务创建的要求,再接再厉,努力进取,为我乡农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界回族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2016年12月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