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石政发〔2014〕10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各村委会,乡属各部门单位:
现将《石门乡2014年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遵照执行。
石门乡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9日
辰水河从石门乡穿境而过,是六都寨水库泄洪的必经之处,全乡共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7座,地质灾害易发区1个村,有迹象的3个村,按照县防汛指挥部有关会议精神,特制定2014年石门乡水库、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备方案如下:
一、依据和目标
水库、地质灾害紧急避灾和防治的基本方针以预防抗灾的总方针为前提,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常备不懈"的方针,团结治水,共同抗灾,保安全、求稳定、促发展,确保遇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情况下不造成人员死亡,并且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二、紧急避灾方案
(一)灾害区域的划分
对江水库为小I型水库,涉及到对江村;红花塘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老艮村;肖家塘水库、肖家坳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为公村;大口里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高石、石门、长山等村;刘家冲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龙上村;大冲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大冲村;枫木冲水库为小II型水库,涉及到合共村。地质灾害易发区涉及金盆里村,横亭村,老银村,大塘坑村。
辰水河两岸为洪泛区,属于警戒区,涉及沙洲、回龙、太平车、对江、荣祥、芙蓉山、大洲等村。
(二)紧急避灾的预警程序
坚持按照县─乡─村─组─户的次序,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发生紧急避灾信号。
水库(大坝)、山塘如果有漫顶、坝体裂缝滑坡现象,有溃坝可能,其一般预警程序:由工程所在地的村主任和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人及时现场监测,并向乡防汛指挥部和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发出警戒信号,同时报县防治小组确定是否发出避灾信号;特殊预警程序:可由组级信息负责人直接发信号,并同时向乡防汛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及县防治小组报告。
(三)信号发送的方式和责任人
具体到紧急避灾区的信号发送分为警报、鸣锣、放铳三种,监测项目达到警戒标准时,用警报;超标的一般险情用鸣锣;重大险情采用放铳。
各片领导、驻村干部为乡级信号发送责任人,负责将监测信息和避灾信号发送到所辖各村各组;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各组组长为组级信号发送责任人,负责将监测信息和避灾信号发送到各家各户。
乡防汛指挥部实行专人24小时值班制。在连续降雨或降大到暴雨时,各村要安排专人蹲守大坝、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防汛警戒区,监测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防汛期间,每个村必须落实20人以上的抢险应急队伍,并出具花名册报乡防汛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保证工程出险半小时内能召集到位,召之能用;准备充足的编织袋(麻袋)、棉絮、晒垫等防汛抢险物资。
(四)转移路线和转移责任人
转移路线秉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由乡长李波对全乡的转移工作负总责,各片联系领导王哲、卿丽圆、谢永升、指导员张艳梅、马睿、阳保健对所在片线转移工作负责;驻村干部负责协助所驻村组织指导转移工作;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村级转移责任人;各组组长为组级转移责任人。
(五)避灾的组织机构及转移安置任务的分工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是水库、地质灾害紧急避灾的组织指挥机构,由胡德伟任政委,李波任指挥长,卿丽圆、王哲、谢永升、马睿、曾湘云任副指挥长,由指挥长发布转移命令,下设6个行动小组,第一组为交通通讯、电力组,由刘东海负责,胡少谋、刘智勇、刘文君参加;第二组为治安保卫组,由谢永升负责,王方华、唐运水、戴兴友、焦卫龙参加;第三组为后勤保障组,由王哲负责,李娟红、朱艳兰、马道波参加;第四组为督查抢险组,由马睿负责,宋道东、宋文、马治参加;第五组为核灾、救灾组,由曾湘云负责,肖楚元、谭建明、申佳波、阳习超、陈立贤参加;第六组为信息综合组,由卿丽圆负责,叶贤忠、李海燕参加。
(六)转移安置的原则
第一,信号发送责任人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地质灾害发生区。
第二,运用交通工具转移的,按照先特级警戒区,再一级警戒区;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
(七)转移安置纪律
第一条: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第二条:坚守岗位,勤政务实。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水雨量测报人员、地质灾害巡查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渎职责任;
第三条:灾情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第四条: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离阵者查办,对贻误战机,酿成恶果者绳之以法;
第五条: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第六条:安全救灾,临危不乱;
第七条:防汛抗灾纪律勿容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