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隆回县2014年统计公报
文件名称: 隆回县2014年统计公报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4305240029/2015-00054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开责任部门: 隆回县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5-04-29 公开形式:
生效日期 : 2015-04-29 有效期: 长期公开

2014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全县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两个打造、四项建设”,全力以赴上项目、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13亿元,较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24亿元,较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69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38205万元,增长3.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72240万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21388万元,增长3.8%;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9373万元,增长14.8%;房地产业增加值实现66136万元,增长7.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69585万元,增长18.3%。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人均GDP为11486元,比上年增加1316元,增长12.94%,按户籍人口计人均GDP为10313元,比上年增加1111元,增长12.0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为23.9:29.5:46.6,三次产业占比较上年“二降一升”:一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三产业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全年省市分配我县为民办实事26项全部完成,其中有6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承办单位为31个县直单位和26个乡镇,共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50327.1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为29787.09万元,占总投入的59.19%;省级投入3020.91万元,占总投入的6%;市县级投入9520.16万元,占总投入的18.92%,群众自筹7999.01万元,占总投入的15.89%。经评估认定,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47.7公里;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比上年分别增长16.54%和20.41%,每月分别达到255元和118元;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6100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7户;新增公租房(含廉租房)412套;新增城镇管输天然气用户702户。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9.62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农业总产值31.19亿元,增长3.7%,林业总产值1.99亿元,增长7.5%,牧业总产值14.92亿元,增长7.0%,渔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5.5%,服务业总产值0.35亿元,增长3.6%。

农作物播种面积144.47千公顷,增长7.3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65千公顷,增长4.69%,粮食总产量45.69万吨,增长2.81%。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6538公顷,成灾面积4576公顷,绝收1372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4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456888 2.81

油料 吨 11434 3.72

烤烟 吨 4200 18.34

茶叶 吨 268 3.88

水果 吨 59547 10.98

蔬菜 吨 377360 16.71

生猪存栏 万头 57.19 2.20

生猪出栏 万头 105.48 2.37

肉类总产量 吨 87227 3.08

水产品产量 吨 11017 11.33

规模养殖稳定发展。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专业户)达到2490个;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394个,其中5000头以上的1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12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羊养殖场23个;年存栏1万羽以上的蛋鸡场6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场10个。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53372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09.3%。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78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4座,“五小”水利工程完工203个村。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92560千瓦,同比持平;农村用电量13704万度,同比增长3.2%;化肥(折纯)施用量35421吨,同比增长1.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1亿元,增长20.1%。实现工业增加值28.63亿元,同比增长11.7%。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全县年末规模工业企业达1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5.23亿元,同比增长19.6%;完成销售产值1352310万元,同比增长19.6%。 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完成874538万元,重工业完成477772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028406万元,国有企业完成26182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完成282150万元,同比增长13.3%。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0%,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37.12亿元,同比增长15.6%;利润总额3.38亿元,同比增长25.7%;利税总额10.87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99.5%。

2014年规模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4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8.2 41.38

水泥 万吨 214.63 2.0

机制纸 万吨 9.12 -2.3

饮用水 吨 317205 17.8

自来水 万立方米 998 3.0

建筑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4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6.7万平方米,增长11.0%,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2810万元,同比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5.68亿元,较上年增长29.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7.5亿元,占总投资的17.7%,第二产业投资80亿元,占总投资51.4%,第三产业投资48.18亿元,占总投资30.9%。在总计中:国有企业完成43.8亿元,占总投资的28.1%;私营企业完成76.9亿元,占总投资的49.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责任公司和其他完成25.8亿元,占总投资的16.6%。

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县开工建设投资项目468个,其中本年新开项目437个,完成投资146.53亿元,同比增长31.6%。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78个,完成投资58.62亿元,同比增长165.2%。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商品房施工面积87.59万平方米,增长29.6%,竣工面积78.67万平方米,增长26.2%。商品房销售面积72.66万平方米,增长37.9%。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3亿元,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实现114688.9万元,同比增长26.4%;限额以下实现247605.3万元,同比增长7.9%。限额以上销售额中,从区域看:城镇实现107959.3万元,同比增长26.0%,农村实现6729.6万元,同比增长31.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实现97981万元,同比增长28.9%,住宿餐饮实现16707.9万元,同比增长19.3%。

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全县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3.5亿元,同比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2260万美元,同比增长23%。新包装重点项目32个,非重点项目11个。全县通过海关的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418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大力培育外贸进出口经营企业,我县具有自营外贸进出口权证的企业,今年增加至16家。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为90.1%。公路客运1440.8万人次,增长34.1% ,旅客周转量为407741.5万人公里,增长28.6%,公路货运量为785.7万吨,同比增长14.5%,公路货物周转量为106029万吨公里,增长39.2%。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邮电业务总量778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23% ,函件107.89万件,报刊期发数1034.32万份,报刊流转额1153.14万元,集邮5.68万枚。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060户,移动电话509474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58131户,本年新增3214户。

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我县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0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4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7.1%。全县9个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虎形山乡崇木凼村成功创建2014湖南十大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高洲温泉度假村荣获“乡村休闲温泉养生基地”,花瑶挑花荣获2014年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90530万元,同比增长13.11%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605万元,同比增长18.3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18%,其中:税收收入37202万元,同比增长18.75%,非税收入25403万元,同比增长17.74%,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0668万元,同比下降1.6%,上划省级财政收入7257万元,同比增长18.44%。财政总支出394788万元,同比增长13.14%,公共财政支出381821万元,较上年增长14.9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70130万元,较上年增长10.12%;教育支出85878万元,较上年增长18.49%;医疗卫生支出58480万元,较上年增长27.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127万元,增长15.44%。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3.5亿元,比年初增加29.7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各种本外币贷款余额60.66亿元,比年初增12.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4.81亿元,较年初增加13.16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国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960.36万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246.88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874.01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40.47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32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5693.24万元,其中:寿险给付12892.2万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724.35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375.7万元,财产险赔款和给付258.9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单位数735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普通中学71所,普通小学283所,幼儿园378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2060人,其中:职业中学211人,其中女性89人;普通中学5183人,其中女性2333人;普通小学5511人,其中女性2962人;幼儿园1155人,其中女性1147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0453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59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050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4218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数39697人。各类学校毕业人数达54086人,其中:普通中学毕业生数16450人,其中女性7247人;普通小学毕业生数13672人,其中女性5563人;幼儿园升学20969人,其中女性9574人。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2所,新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制学校7所。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40.6%,占GDP的比重为10.7%。全年科技经费支出626万元,向省科技厅申报科技计划项目9个,立项项目6个,争取资金73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数242件,专利授权1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4件,授权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拥有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15378册,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乡及乡级以上农村有线广播站数2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和97%,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58%。

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卫生机构37个,其中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疾病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847张,卫生技术人员228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4人,护师、护士数747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体育事业经费投入481万元,同比增长57.7%。全县顺利完成体育场地普查,拥有体育场地667个,其中体育馆7座,运动场39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7个。全面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7项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132290人,其中:女性73480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合理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22.24万人,常住人口109.22万人,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8.8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6.88:100。城市化率28.9%。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3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7元,较上年增长9.5%。城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25.33元,同比增长18.59。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95台,电脑30台,空调23台,普通电话25部,移动电话158部,冰箱73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8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8.2元,比上年增长19.99%。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84台,移动电话95部,固定电话31部,冰箱18台。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5.5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29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045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0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4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100%的动态援助;举办现场招聘会6场,为企业招聘员工31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

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享受救济的城乡困难户人次数达85718人次,较上年增加20536人次,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8个,城镇低保人数达12590人,农村低保人数达64127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03万元。

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贫困人口18.9万人,同比减少3.2万人,全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67万元。全年直接帮助13000名贫困村对象发展生产,开展产业扶贫委托帮扶、股份合作扶贫试点,发动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扶贫对象1500人发展特色产业。合计帮扶扶贫对象16000名,完成3个村50户的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办点示范任务,培训贫困人员1575人,资助教育特困生1000人。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相对稳定。土地总面积286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776.31公顷,其中基本农田53849.13公顷,林地面积158700.76公顷,水域面积9464.42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2794.99公顷。森林面积17438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03%,年度活立木总蓄积量8332193立方米。已探明境内无烟煤7898万吨,锰矿46万吨,铅矿5222吨,锌矿996吨。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平均气温17.3℃,年降水量1313.3毫米,日照时数1242.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7.1℃,年极端最低气温-4.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0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42.4%,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4%,空气质量达标率89.6%,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取得实效。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起,较上年降低3起,死亡人数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人。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凡与本公报不一致的部门统计数据,以本公报为准。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 隆回县数据局 (电话:0739-8242461) 网 址: www.longhui.gov.cn
湘公网安备:43052402000128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0526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40029 地址: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桃洪东路450号
主办单位: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隆回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