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隆统信〔2025〕13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2024年,隆回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农业富县、工业强县、生态秀县、教育兴县”发展目标,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0.8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一产业实现63.36亿元,同比增长3.8%;二产业实现129.49亿元,同比增长8.5%;三产业实现127.97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11.34亿元,同比增长6.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14.85亿元,同比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1.17亿元,同比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7.39亿元,同比增长2.1%;房地产业增加值实现25.9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5.31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占比为19.75:40.36:39.89。
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县23项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9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圆满落实或 超额完成。经评估认定,全年建成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1所;新增普惠性托位605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5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5000元每年提高到5400元每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90元;散居孤儿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由1100元/月提高到1150元/月,集中养育孤儿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由15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8户;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4个;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24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4套;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2.86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307.98公里;精细化提升普通国省道安全设施31.28公里;新增蓄水能力253.63万方;完成14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78.38亿元,增长4.7%,林业总产值3.13亿元,增长9.9%,牧业总产值29.67亿元,增长1.2%,渔业总产值3.24亿元,增长3.1%,服务业总产值2.98亿元,增长9.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45千公顷,下降0.14%,粮食总产量53.05万吨,增长0.36%。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5705.45公顷,成灾面积1812.1公顷,绝收213.35公顷。
表1 2024年隆回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24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53.05 |
0.35 |
油料 |
吨 |
24337.99 |
11.16 |
烤烟 |
吨 |
4516 |
5.40 |
茶叶 |
吨 |
295 |
1.95 |
水果 |
吨 |
77944 |
4.31 |
蔬菜 |
吨 |
668419 |
4.56 |
畜牧生产基本平稳。全县生猪存栏49.5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78万头,生猪出栏78.93万头;肉牛出栏2.66万头,肉羊出栏8.91万头,家禽出栏529.72万只。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金银花和龙牙百合高值化利用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成功纳入“湖南辣椒”国家农业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区;“山界红糖”完成湖南老字号申报。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3%。在总产值中,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26.5%,制造业同比增长12.8%,占规模工业的96.1%。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7.81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13.71亿元,同比增长21.5%;利税总额21.34亿元,同比增长28.7%。
表2 2024年隆回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24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中成药 |
吨 |
961.89 |
0.70 |
服装 |
万件 |
459.2 |
19.42 |
鞋 |
万双 |
2645.13 |
-2.68 |
电子元件 |
万个 |
4112.75 |
3.88 |
商品混凝土 |
方 |
1843051 |
23.27 |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55亿元,同比增长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1%。第一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1.3%,第二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8%,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40.7%。在总计中:国有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12.3%;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81.8%。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开工建设投资项目154个,其中本年新开项目8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3%。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4.3%。
房地产业销售低迷。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商品房销售面积44.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6%。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定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44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67.09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下零售额实现126.35亿元,同比增长4.2%。限额以上零售额中,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5.54亿元,同比增长8.5%,零售业实现53.91亿元元,同比增长10.6%,住宿业实现2.67亿元,同比增长2.3%,餐饮业实现4.98亿元,同比增长16.2%;从区域看,城镇地区实现63.37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地区实现3.76亿元,同比增长14.5%。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80万美元。全年新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29.5亿元;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9家,到位资金30.8亿元。
外经外贸艰难推进。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6亿元,同比下降26.7%,其中出口总额9.64亿元。
六、邮电和旅游
邮电事业稳定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69亿元,同比增长12.3%,函件1.77万件,报刊期发数458.42万份,报刊流转额1338.15万元,集邮9.00万枚。
旅游业持续向好。全年共接待游客960.04万人次,旅游收入107.98亿元。花瑶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向家村、崇木凼村、白水洞村民宿聚集区、花瑶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入选全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34亿元,同比下降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35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税收收入6.53亿元,同比下降25.5%;非税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8.6%,上划中央财政收入4.65亿元,同比下降0.7%,上划省级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10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1.37亿元,较上年增长0.06%;教育支出17.45亿元,较上年增长1.3%;医疗卫生支出4.43亿元,较上年下降1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0亿元,较上年增长4.9%。
金融运行稳健有力。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0.96亿元,比年初增加46.3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52.49亿元,比年初增加52.74亿元。各种本外币贷款余额368.38亿元,比年初增加32.0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43.53亿元,较年初增加18.87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40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90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0.47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0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0.44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48亿元,其中:寿险给付0.65亿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0.16万亿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0.05亿元,财产险赔款和给付0.26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县各类学校单位数532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普通中学77所,普通小学213所,幼儿园239所。在校学生194394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885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4782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8017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数20583人。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全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7件、高价值发明专利8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拥有文化站25 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4.58万册,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26.5万户,乡及乡级以上农村有线广播站数 25个,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92%。成功举办魏源诞辰230周年系列活动和第五届“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举办“四季村晚”320场,张家铺村成为全国“四季村晚”展示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卫生经费19.92亿元,较上年增长8.9%。全县卫生机构86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838张。卫生技术人员6364人,其中医生2558人,护师、护士2963人。
体育运动全面普及。全县体育事业经费投入394.6万元,拥有体育场地1636个,其中体育馆11座,运动场1458个,游泳馆14个,各种训练房83个。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2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42.19万人,其中:女性27.40万人。全年获得全国比赛奖牌1枚,省级比赛奖牌44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2024年末常住人口96.5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0‰,死亡率为5.02‰,自然增长率为1.68‰。城市化率45.73%。
居民收入平稳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3元,同比增长6.2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74元,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230元,较上年增长4.3%。城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95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元,比上年增长6.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25元,比上年增长5.3%。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健全。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0万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67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20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42个,吸纳就业7812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4815个。
社会福利事业有序发展。享受救济的城乡困难户人次数27311人次,城镇低保人数1784人,农村低保人数25527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35.5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资源丰富稳定。土地总面积286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492.82公顷,园地6177.88公顷,林地169105.99公顷,草地334.26公顷,湿地158.2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734.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656.89公顷,水域面积7400公顷。
生态环境进逐步改善。全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473.7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9.3℃,年极端最低气温-5.9℃。空气质量达标率94%,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县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7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及相关产业的核算数据进行了修订,2023年隆回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305.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