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南烟北药"的产业发展战略,把烟叶生产作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烟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烟叶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发展格局,通过五年烟基设施的建设,新增和改善了4.3万亩基本烟田基础设施条件,为我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一五"期间烟叶生产情况:2006年产烟5.0338万担,实现烟叶税500万元;2007年产烟4.2689万担,实现烟叶税510万元;2008年产烟6.912万担,实现烟叶税980万元;2009年产烟8万担,实现烟叶税1100万元;2010年产烟6.9万担,实现烟叶税1035万元。
"十一五"期间烟基建设情况:在滩头、岩口、荷香桥、横板桥、六都寨、荷田、西洋江、雨山铺、周旺、石门等10个产烟乡镇118个村实施烟基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12亿元(其中烟草部门补贴资金8445万元)。烟基建设项目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烟水烟路项目1924个,其中修建水池493个;硬化山塘595口;新修渠道569.96 KM;新建提灌站33个;新建管网17.8KM;新建机耕路26.8KM。总投资6397万元,其中:烟草补贴资金5066万元。密集式烤房1480座,烟草补贴资金3256万元。烟用机械181台套,烟草补贴资金82万元。育苗工场2个,供苗面积1000亩,烟草补贴资金42万元。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特点、机遇和挑战
1.发展优势
一是政府重视,烟农队伍稳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烟叶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扶持、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乡镇、村工作扎实,职能部门服务到位。隆回县种烟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娴熟的烟农,全县基本掌握种烟实用技术的农民达1.5万人,目前全县种植户稳定在3000户左右,为烟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生产技术培训体系健全,烟叶生产技术得到不断的总结完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三是市场竞争力增强。通过几年的努力,烟叶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获得了几家中烟工业公司的好评,与浙江、湖南、广西中烟等卷烟工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进入了浙江"利群"和广西"真龙"品牌的主配方,市场前景较好。
2发展机遇及挑战目标
依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的通知》(国烟办综【2010】396号)文件精神,国家烟草总局在全国烟叶产区建设200个基地单元,我县抓住这一契机,结合隆回实际,按照生态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烟叶质量特色相似性,与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需求相结合,以5万担左右规模划分2个基地单元,分别为:雨山基地单元和荷香桥基地单元。雨山基地单元正式列入国家局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计划范畴,荷香桥基地单元列入湖南省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计划范畴。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要求,围绕"整县规划、单元实施、分步推进"和"两场一社"配套烟水烟路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优化再造烟叶业务管理流程,全面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构建适应卷烟大企业、大品牌规模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努力拓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烟草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烟农收入持续增加,创浓香甜润型优质主料烟叶品牌,形成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烟叶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建设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烟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不断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和烟叶市场竞争力,实现烟叶生产的持续平稳发展;着力实现基地单元软硬件结合,促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三)战略目标
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完成烟叶基础设施"八大工程",加快基本烟田建设,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完成烟水、烟路、烘烤工场、育苗工场、农业机械、基层站点、防灾减灾体系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体系,加快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步伐,加大对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重点发展"五种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建立烟叶"信息一体化平台",全面提升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全面贯彻邵阳烟草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统一烟叶生产收购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全县烟叶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开创隆回烟叶生产的新格局。
(四)主要任务及战略重点
2011年,种植面积2.4万亩,产烟7万担;2012—2014年,每年种植3.4万亩,产烟10万担;2015年种植4万亩,产烟12万担。
"十二五"期间,烟基工程预计投资13692.2万元。其中:烟水配套工程4082万元,机耕路1080万元,育苗工场1810万元,密集烤房825万元,烟用机械1937万元,基层站建设1200万元,防灾减灾体系500万元,信息管理体系270万元,烟田整治1880万元,生产组织、专业化服务体系108万元。争取烟草部门补贴资金8756万元。
分年度对雨山铺镇基地单元和荷香桥镇基地单元投资建设,根据县烟基领导小组2011年9月6日的决议,2011年度主要实施横板桥镇罗子团片区、荷香桥镇二房片区,2012年以后主要申报石门乡大平车片区、六都寨镇石峰片区、雨山铺镇楠木片区、滩头镇大坡片区、荷香桥镇茅铺片区;其他的片区为西洋江镇枫木岭片区、岩口的梅塘片区等。
雨山铺镇基地单元的建设主要进行1.53万亩基本烟田规划,完成建设排洪水渠13.81 KM,灌溉渠长136 KM,建设提灌站330kW,坝塘70座,水池容积14000立方米,机耕道建设44 KM,新建密集烤房群8处160 座,其中烘烤工场2处 共100座。新建6个四联体钢架大棚型育苗工场。配备农机具492台(套),其中专用机械 128台套,通用农机具364台(套)。新建1个基层收购站点,新建1个人工防雹增雨网点和1个流动防雹增雨网点,发展种植专业户320户,家庭农场7个,成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3个。
荷香桥镇基地单元建设主要进行1.16万亩基本烟田规划,完成建设排洪水渠15 KM,灌溉渠长103 KM,建设提灌站392kW,坝塘93座,新建机耕道28 KM, 新建密集烤房群5处50座,新建5个四联体钢架大棚型育苗工场。配备农机具591台(套),其中配置专用机械158台套,配备通用农机具433台(套)。新建1个基层收购站点,建立1个人工防雹增雨网点和1个流动防雹增雨网点。发展种植专业户330户,家庭农场8个,成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4个。
三、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基地片区所在乡镇高度重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抓住国家局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大好时机,认真贯彻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建立了"政府领导组织、烟草主导把关、部门支持配合、烟农参与受益"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县、乡(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及协调职能,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项目建设做到责任分明,分工协作,对于规划布局、质量管理、检查验收和资金投入以烟草部门为主;勘察设计、组织实施、施工监督、质量检测等工作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当地村委会组织投工投劳及自建项目的实施和工程建后管护。
(二)政策、投入保障。国家局对四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省、市烟草部门制定出台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里成立了烟叶产业领导小组,出台了基本烟田保护等系列扶持烟叶生产政策和措施,县长办公会议明确每年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动现代烟草农业持续较快发展。
(三)机制、技术保障。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强水利、农综开发等涉农部门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涉农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优势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二是不同的实施模式采取不同的技术保障方式。对于烟农自建的项目,只注重加强技术指导,对由国家投资,专业施工队实施的项目,则侧重于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三是采取各种形式,建立烟农培训制度,定期对烟农进行培训,同时每500~800亩连片烟田聘请一名烟草培植员对烟农实行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四是进一步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开展烟叶技术研究,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加强烟草部门职工队伍文化素质建设,采取送出去培训,请专家进来讲课等方式,全面提高烟草部门干部职工文化素质,为做强做大全县的烟叶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基本烟田保护。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烟草局关于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4〕6号)文件精神,为确保烟叶生产持续良性发展,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隆回县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条例中明确了以下内容: 1、基本烟田一经确定,必须严格保护,耕作制度要坚持以烟为主,妥善处理好其他作物与烟争地的矛盾,确保基本烟田不被挤占,确保基本烟田及配套设施(水利设施、烟区道路、标准烤房等)不被破坏,实现烟叶生产与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协调发展。2、实行基本烟田的用养结合,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建立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实行合理轮作,落实好秸秆还田、绿肥压青、冬前深耕、使用优质火土灰和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以及等高种植、免耕或少耕、坡改梯土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生态烟草,规范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质量管理和使用,防止对土壤、水源等环境的污染;加强土壤、水质等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定期开展土壤普查,深入开展土壤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加强烟区土壤的系统评价和基本烟田保护的监督考核。
(五)建后管护措施。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项目的产权所有者就是项目运行管护的主体。烟水烟路工程建设完成后,及时移交所在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承担管护责任。其他移交给合作组织的烘烤工场、育苗工场,以及以合作社名义购置的烟用农机具,合作社是管护主体。引导管护主体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建立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县财政每年返回烟叶税的2%做为以烤房维护为主的烟基管护经费。县烟草公司制定明确的管护制度,协调解决项目运行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稿件单位:隆回县发展和改革局 (审核: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