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以前,这里为古荆州之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地。到了公元前219年以后的秦朝,此地为长沙郡管辖,公元前206年以后的汉朝,为零陵郡昭陵管辖;到公元220年后的三国及至晋朝,为昭陵郡昭陵县所辖,直至公元581年(邵州——唐从潭州分出邵阳置南梁州,旋改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升宝庆府。)以后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六朝,均为宝庆府邵阳县所辖,其中于明朝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在此建立了“隆回巡检司”,简称“隆回司”,司下设都,都下面设团,如一都中的赵、刘、龙、魏称四团,现羊古坳的中团即沿用古名。所谓“隆回八都”,就此应运而生。由于司衙门立于此地,所以以“司门前”为地名。有这样几句民谣:一都管根线,二都管把扇,三都管条垅,四都管个片,五都管个围围转……。
“八都”的管辖范围是:
一都所辖司门前、金潭、石桥铺、孙家龙及小沙江等地;
二都辖黄金井、土桥、高洲、胃溪龙等地;
三都辖羊古坳、韩家铺、匡家铺、田家垅、蔡家垅、江家垅等地;
四都辖鸟树下、水打铺、千古坳、十里山等地;
五都苏家洞、大水田、桐木溪、西山、大东山、马坪、桐木桥南部、碧山、曾家坳东南部、澄水、铜盆江等地;
六都辖六都寨、丁山、荷田、梅塘、九龙山、长鄄、茅铺北部等地;
七都辖岩口、苏塘、马头山、添壁大部、茅铺东部、塘市、滩头、周旺西北部等地;
八都雨山北部、长扶、高田北部、双江桥、石门中部和北部、桃花坪中部和北部等地。
按经济特点,有这样一段口头禅:“一都咯屋,二都咯谷,三都咯杂粮,四都咯猪,五都咯排树,六都咯布,七都八都坛灌出”。清代道光十二年开始,司门前就有“隆中镇”之称。
公元1911年民国创建后,县以下设区,司门前先后为“邵阳县第三十一区”和“邵阳县第九区”的行政体制,到民国中后期建立乡保甲体制,隆回司分割为“八乡一镇”,即隆回乡驻地司门前,所辖十三个保,包括小沙江、茅坳、龙坪、麻塘山等四个保;隆中乡驻地土桥,辖十二个保;隆治乡驻地水打铺,辖十二个保;中和乡驻地朝阳铺,辖二十个保;西胜地乡驻地荷香桥,辖十三个保;果胜乡驻地滩头,辖十九个保;礼数乡驻地周旺铺,辖十二个保;保和乡驻地雨山铺,辖十二个保;桃洪镇辖八个保。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隆回八乡一镇组织请愿建县,于1947年1月31日,国民党中央行政院批准设置隆回县。县治设六都寨刘氏宗祠、李萼为第一任县长。从此,隆回乡改为兴隆乡。